屈光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屈光异常可能由遗传因素、用眼习惯不良、眼部疾病、年龄增长或外伤等原因引起。屈光异常通常表现为视力模糊、视疲劳、头痛等症状,可通过验光配镜、角膜塑形镜、激光手术等方式矫正。
1、遗传因素
部分屈光异常与遗传密切相关,父母双方或一方存在高度近视时,子女出现近视的概率显著增加。这类屈光异常多表现为轴性近视,即眼轴长度超过正常范围。建议有家族史者定期进行视力筛查,儿童青少年每半年检查一次视力。
2、用眼习惯不良
长时间近距离用眼、阅读光线不足、电子屏幕使用过度等不良习惯可能导致调节痉挛,引发假性近视。若未及时干预可能发展为真性近视。日常需保持30厘米以上的阅读距离,每用眼40分钟休息5-10分钟。
3、眼部疾病
圆锥角膜、白内障、晶状体脱位等疾病会改变角膜或晶状体的屈光状态。圆锥角膜表现为进行性近视和散光加重,白内障可能导致屈光指数改变。需通过角膜地形图、裂隙灯等检查确诊,根据病情选择角膜交联术或白内障手术。
4、年龄增长
40岁后晶状体弹性下降会出现老视,表现为近距离阅读困难。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可通过验配老花镜矫正。糖尿病患者可能出现暂时性屈光改变,与血糖波动引起晶状体渗透压变化有关。
5、外伤因素
眼部钝挫伤可能导致晶状体脱位或悬韧带断裂,引发高度散光或近视。角膜外伤愈合后形成的瘢痕也会造成不规则散光。此类情况需通过角膜地形图评估,严重者可能需要佩戴硬性角膜接触镜或进行角膜移植手术。
预防屈光异常需注意用眼卫生,保证每日2小时以上户外活动,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和叶黄素的食物如胡萝卜、西蓝花等。出现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避免随意购买眼镜佩戴。高度近视者须避免剧烈运动,每半年检查眼底以防视网膜病变。儿童青少年建议建立屈光发育档案,每3-6个月复查视力及眼轴变化。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2.81万次播放
3.2万次播放
3.06万次播放
2.73万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