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低血压对身体会造成哪些伤害
长期低血压可能引发脑供血不足、器官功能损伤、跌倒风险增加等问题。低血压通常指血压持续低于90/60毫米汞柱,可能与遗传、营养不良、药物副作用、内分泌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因素有关。
1、脑供血不足
长期低血压会导致脑部血流灌注减少,出现头晕、视物模糊、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严重时可能诱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甚至增加认知功能障碍风险。建议避免突然改变体位,必要时遵医嘱使用盐酸米多君片等药物改善循环。
2、心脏功能异常
慢性低血压可能引起代偿性心率加快,长期会导致心肌劳损。部分患者会出现心悸、胸闷等不适,严重时可能诱发心律失常。需通过动态心电图监测,必要时使用生脉饮口服液等中成药调理。
3、肾脏损伤
血压过低会使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导致代谢废物排出受阻。可能出现夜尿增多、微量蛋白尿等症状,长期可能进展为肾功能不全。建议定期检查尿常规和肾功,可配合黄芪颗粒等药物辅助治疗。
4、内分泌紊乱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低下等内分泌疾病常伴随低血压。患者可能出现乏力、怕冷、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需检查激素水平后使用左甲状腺素钠片等替代治疗。
5、跌倒风险增高
体位性低血压患者起身时易出现黑矇、晕厥,老年人可能因此发生骨折等意外。建议改变体位时动作缓慢,可使用弹力袜改善静脉回流,必要时服用屈昔多巴胶囊预防发作。
长期低血压患者需保持规律作息,每日摄入足量食盐和水分,避免长时间站立或暴饮暴食。可适当进行游泳、快走等有氧运动增强血管调节功能,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建议定期监测血压,若伴随持续头晕、乏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查病因,不可自行服用升压药物。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2.46万次播放
2.53万次播放
2.61万次播放
1.95万次播放
2.38万次播放
2.06万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