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的时候有什么注意事项
艾灸时需注意避免烫伤、选择适宜穴位、控制艾灸时间、保持环境通风、避免空腹或过饱状态操作。艾灸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通过燃烧艾条产生的热力刺激穴位以达到温经散寒、扶阳固脱等作用。
1、避免烫伤
艾灸时艾条与皮肤需保持3-5厘米距离,可采用隔姜灸或使用艾灸盒降低直接接触风险。若出现灼热感需立即调整距离,糖尿病患者及感觉障碍者应在专业人员指导下操作。艾灸后局部皮肤轻微发红属正常现象,但出现水疱或溃破需暂停并就医处理。
2、选择适宜穴位
根据体质和症状选取对应穴位,如足三里调理脾胃、关元穴补益元气。孕妇禁灸合谷、三阴交等可能引发宫缩的穴位,高血压患者慎用百会穴。建议初次艾灸前由中医师辨证选穴,避免自行误灸危险穴位。
3、控制艾灸时间
单次艾灸时长建议15-30分钟,体质虚弱者从10分钟开始适应。同一穴位连续施灸不超过7天,防止局部皮肤敏感化。急性病症可每日施灸1次,慢性病每周2-3次为宜,出现口干舌燥等上火症状时应延长间隔。
4、保持环境通风
艾烟中含有挥发油及颗粒物,需在空气流通处操作但避免直接吹风。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可选用无烟艾条,或配合空气净化设备。施灸结束后及时开窗换气,避免烟雾积聚诱发呼吸道不适。
5、避免特殊生理状态
饭后1小时内及空腹状态不宜艾灸,醉酒、极度疲劳时禁用。女性经期量多者暂停腰腹部施灸,皮肤破损处、恶性肿瘤部位禁止操作。艾灸后2小时内忌冷水浴及食用生冷食物,以免影响阳气升发。
艾灸后建议饮用温水补充体液,24小时内施灸部位避免抓挠摩擦。阴虚火旺体质者可将艾灸频次调整为每周1次,配合饮用菊花枸杞茶平衡阴阳。若出现头晕恶心等不适,应立即停止并按压内关穴缓解。日常可搭配八段锦、太极拳等舒缓运动增强艾灸效果,长期调理需定期复诊调整方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6.5万次播放
6.21万次播放
6.77万次播放
6.71万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
热门问题
- 1 拔罐和刮痧能一起做吗
- 2 普通外科包括什么
- 3 椎动脉型颈椎病怎么治疗用什么药
- 4 小儿发热惊厥怎么处理
- 5 脚关节有时痛是什么回事
- 6 阴囊疝气会影响生育吗
- 7 胃里烧的慌是怎么回事
- 8 做无痛人流做什么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