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小儿肺炎的护理
春季小儿肺炎可通过保持空气流通、调整饮食结构、监测体温变化、遵医嘱用药、预防交叉感染等方式护理。小儿肺炎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免疫力低下、吸入异物、过敏反应等原因引起。
1、保持空气流通
室内每日开窗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以上,湿度维持在50%-60%。避免接触烟雾、粉尘等刺激性物质,患儿卧室可使用空气净化器。家长需注意避免对流风直接吹向患儿,冬季通风时可暂时将患儿移至其他房间。
2、调整饮食结构
给予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蔬菜泥、蒸蛋等,少量多餐喂养。适当增加梨汁、白萝卜汤等润肺食材,避免辛辣油腻食物。母乳喂养婴儿应继续哺乳,家长需观察患儿进食后是否出现呛咳。
3、监测体温变化
每4小时测量体温并记录,体温超过38.5℃时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或退热贴。若持续高热需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滴剂等退热药物。家长需警惕热性惊厥,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4、遵医嘱用药
细菌性肺炎需完整疗程使用阿莫西林颗粒、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抗生素。病毒性肺炎可配合使用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氨溴索口服溶液等药物。家长不得自行调整药量,喂药后需观察是否出现皮疹等不良反应。
5、预防交叉感染
患儿餐具、毛巾需单独消毒,接触患儿前后家长应规范洗手。恢复期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外出佩戴口罩。家庭成员出现呼吸道症状时应立即隔离,必要时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预防性用药。
护理期间应保证患儿每日饮水量,6个月以上婴儿可少量多次饮用温开水。恢复期可进行拍背排痰,五指并拢呈空心掌,由外向内轻拍背部。注意观察呼吸频率、精神状态等变化,若出现呼吸急促、口唇发绀或嗜睡等症状需立即就医。保持规律作息,病情稳定后可逐步恢复户外活动,但需避免剧烈运动。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3.17万次播放
3.72万次播放
3.48万次播放
3.24万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
热门问题
- 1 拔罐和刮痧能一起做吗
- 2 普通外科包括什么
- 3 椎动脉型颈椎病怎么治疗用什么药
- 4 小儿发热惊厥怎么处理
- 5 脚关节有时痛是什么回事
- 6 阴囊疝气会影响生育吗
- 7 胃里烧的慌是怎么回事
- 8 做无痛人流做什么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