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高血压药副作用
服用降压药物可能出现副作用,但多数症状轻微且可控。常见副作用主要有头晕、干咳、电解质紊乱、性功能障碍、胃肠道反应等。不同种类降压药的副作用存在差异,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
1、头晕
钙通道阻滞剂如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可能引起体位性低血压,表现为站立时头晕或眼前发黑。这类反应多发生在用药初期或剂量调整阶段,通常2-4周后逐渐耐受。患者改变体位时应动作缓慢,避免突然起身。若症状持续或加重,需考虑更换为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如缬沙坦胶囊等替代方案。
2、干咳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马来酸依那普利片可能引发无痰性干咳,发生概率较高但个体差异显著。该症状与缓激肽蓄积刺激呼吸道有关,夜间平卧时可能加重。持续咳嗽超过1个月者可考虑改用氯沙坦钾片等同类药物,此类替代药物极少引起咳嗽反应。
3、电解质紊乱
利尿剂如氢氯噻嗪片长期使用可能导致低钾血症,表现为肌无力、心悸或心律失常。该药物通过增加钠钾排泄发挥作用,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血钾水平。合并使用螺内酯片或增加香蕉、橙子等富钾食物摄入有助于预防电解质失衡。
4、性功能障碍
β受体阻滞剂如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可能影响勃起功能,与药物降低外周血流灌注有关。中青年男性患者更易出现此类反应,必要时可调整为α受体阻滞剂如盐酸特拉唑嗪片。需注意该症状也可能与高血压本身导致的血管病变相关。
5、胃肠道反应
甲基多巴片等中枢性降压药常引发恶心、食欲减退等消化道症状,与药物刺激延髓呕吐中枢有关。建议餐后服药减轻刺激,严重者可联用铝碳酸镁咀嚼片保护胃黏膜。多数患者在持续用药1-2周后胃肠道不适会自行缓解。
高血压患者用药期间应定期监测血压和肝肾功能,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避免自行调整剂量或突然停药,所有用药变更需经心血管专科医生评估。日常保持低盐饮食和适度运动,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若出现严重水肿、持续头痛或心悸等异常症状,应立即就医排查药物不良反应或病情进展。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7934次播放
7934次播放
7934次播放
7934次播放
7934次播放
7934次播放
7934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
热门问题
- 1 拔罐和刮痧能一起做吗
- 2 普通外科包括什么
- 3 椎动脉型颈椎病怎么治疗用什么药
- 4 小儿发热惊厥怎么处理
- 5 脚关节有时痛是什么回事
- 6 阴囊疝气会影响生育吗
- 7 胃里烧的慌是怎么回事
- 8 做无痛人流做什么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