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造血功能可通过补充铁元素、维生素B族、优质蛋白、铜元素及叶酸等关键营养素实现。
铁是血红蛋白合成的核心原料,缺铁会导致贫血。动物肝脏每100克含铁20毫克以上,鸭血铁吸收率达22%,红肉如牛肉每日摄入100克可满足需求。治疗缺铁性贫血可口服硫酸亚铁片、右旋糖酐铁口服液,严重者需静脉注射蔗糖铁。
B12和B9叶酸参与红细胞成熟过程。猪肝含B12约26微克/100克,牡蛎达39微克。叶酸缺乏可服用5mg叶酸片,恶性贫血需肌注甲钴胺。日常多吃菠菜、芦笋等绿叶蔬菜。
血红蛋白由球蛋白和血红素构成。鸡蛋蛋白质生物价达94,三文鱼提供必需氨基酸。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者需补充乳清蛋白粉,每日按1.2-1.5g/kg体重计算。
铜蓝蛋白促进铁吸收利用。腰果含铜2.2mg/100克,黑巧克力达1.8mg。铜缺乏可服用葡萄糖酸铜口服液,同时搭配维生素C增强吸收。
维生素C使铁吸收率提升3倍,鲜枣含量高达243mg/100g。石榴多酚刺激EPO分泌,建议每日饮用200ml石榴汁。当归黄芪炖汤可改善骨髓微循环。
建议每周3次动物血制品,搭配猕猴桃等VC水果;血红蛋白低于110g/L需就医排查消化道出血等病理性因素。运动选择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避免剧烈运动加重贫血。烹饪使用铁锅可增加膳食铁含量,经期女性每日需铁量达20mg,需重点补充。长期素食者应定期检测血清铁蛋白,预防隐性缺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