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可通过控制基础疾病、改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合理用药、避免诱因等方式预防。心力衰竭通常由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心脏瓣膜病、心律失常等原因引起。
1、控制基础疾病
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病是预防心力衰竭的关键。高血压患者需将血压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糖尿病患者应维持糖化血红蛋白低于7%。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需遵医嘱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药物稳定斑块。慢性病患者每3-6个月需复查相关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改善生活方式
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避免腌制食品。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运动时心率控制在220-年龄×60%-70%范围内。保持体重指数在18.5-23.9之间,腰围男性不超过90厘米、女性不超过85厘米。戒烟并避免二手烟,每日酒精摄入男性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
3、定期体检
40岁以上人群每年应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检查。存在心血管危险因素者需每半年检测BNP或NT-proBNP水平。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建议每2-3年检查一次。体检发现左心室肥厚、舒张功能减退等早期心脏改变时,需及时干预。
4、合理用药
确诊心血管疾病患者需长期遵医嘱服用药物。高血压患者可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缬沙坦胶囊等降压药。冠心病患者应规律服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片时需监测电解质,出现乏力、心悸等低钾症状时及时就医。
5、避免诱因
呼吸道感染可能诱发心力衰竭急性加重,建议每年接种流感疫苗。避免突然增加运动量,高温天气减少户外活动。控制每日液体摄入量在1.5-2升,出现下肢水肿时限制至1.5升以下。保持情绪稳定,焦虑抑郁患者可进行心理咨询。慎用非甾体抗炎药等可能加重心脏负荷的药物。
预防心力衰竭需要建立健康档案记录血压、血糖等指标变化。饮食选择低脂高纤维食物如燕麦、西蓝花,适量食用深海鱼类补充ω-3脂肪酸。睡眠保证7-8小时,采用左侧卧位减轻心脏负担。出现活动后气促、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早期症状时,应立即进行心脏功能评估。长期服用中药如黄芪、丹参等需在中医师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配伍用药。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4.44万次播放
4.05万次播放
4.02万次播放
4.48万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
热门问题
- 1 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判定标准有哪
- 2 胆囊半夜疼怎么应急
- 3 哪些是尿道炎的危害呢
- 4 烤瓷冠修复是什么
- 5 一岁宝宝拉肚子吃什么食物
- 6 宝宝肚脐眼红肿怎么办
- 7 龟头难受,而且特别敏感怎么办
- 8 内裤有尿骚味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