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溃疡病的病理改变是什么
胃溃疡病的病理改变主要包括黏膜缺损、炎性反应和纤维组织增生。胃溃疡是胃黏膜深层组织出现破损的慢性病变,其病理变化主要有黏膜层溃疡形成、周围组织炎症浸润、底部肉芽组织增生及瘢痕修复等过程。
1、黏膜缺损
胃溃疡最典型的病理改变是胃黏膜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的组织缺损,深度可超过黏膜肌层。溃疡边缘整齐如刀切,底部常覆盖黄白色坏死渗出物。随着病程进展,溃疡可穿透肌层达浆膜层,严重者可导致穿孔。显微镜下可见溃疡处黏膜上皮完全缺失,周围腺体排列紊乱。
2、炎性反应
溃疡周围组织会出现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主要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急性期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慢性期则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为主。炎性反应会导致局部组织水肿、血管扩张,这是患者出现上腹疼痛的重要原因。长期慢性炎症刺激还可能诱发黏膜上皮异型增生。
3、纤维组织增生
在溃疡修复过程中,底部和边缘会出现大量纤维母细胞增生,形成肉芽组织。随着时间推移,肉芽组织逐渐被纤维组织取代,最终形成瘢痕。过度纤维化可能导致胃壁僵硬、蠕动减弱,严重者可造成胃出口梗阻。瘢痕收缩也是溃疡愈合后胃变形的主要原因。
4、血管改变
溃疡底部常见血管内膜增厚、管腔狭窄等血管病变。部分血管可能因炎症侵蚀而破裂出血,表现为呕血或黑便。慢性溃疡边缘可见血管增生,新生血管管壁薄弱易破裂。血管病变程度与溃疡出血风险直接相关。
5、腺体改变
溃疡周围胃腺体可出现萎缩、肠上皮化生等病理改变。长期慢性炎症刺激使主细胞和壁细胞减少,导致胃酸分泌功能下降。部分病例可见假幽门腺化生,这是胃黏膜对损伤的适应性改变。肠上皮化生被认为是癌前病变,需要定期胃镜监测。
胃溃疡患者应注意规律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和暴饮暴食。戒烟限酒,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精神紧张诱发溃疡发作。遵医嘱规范用药,定期复查胃镜观察溃疡愈合情况。出现呕血、黑便、剧烈腹痛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通过合理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大多数胃溃疡可以得到良好控制。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4.71万次播放
4.33万次播放
4.71万次播放
4.36万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
热门问题
- 1 引起鸡瘫痪的原因有哪些
- 2 引起儿童病毒性疱疹的原因是什么
- 3 引产后能做美甲么
- 4 龈下刮治后牙龈多久能恢复
- 5 银杏叶预防中风吗
- 6 银杏叶影响心率吗
- 7 小孩有点发烧怎么处理
- 8 银杏叶片对青光眼有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