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发热怎么处理
孩子发热可通过物理降温、补充水分、调整饮食、使用药物、就医治疗等方式处理。孩子发热通常由感染、免疫反应、环境因素、代谢异常、中暑等原因引起。
1、物理降温
孩子发热时可采用温水擦浴、退热贴等方式帮助降温。温水擦浴时水温建议控制在32-34摄氏度,重点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分布区域。退热贴可贴于额头或颈部,每4-6小时更换一次。家长需注意避免使用酒精擦浴,防止皮肤吸收或刺激呼吸道。物理降温适用于体温在38.5摄氏度以下的发热,若体温持续升高或孩子出现寒战应停止使用。
2、补充水分
发热会导致孩子体内水分流失加快,家长需少量多次给孩子补充温开水、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6个月以下婴儿可增加母乳喂养次数,较大儿童可饮用稀释的果汁或米汤。补液量可按每日每公斤体重80-100毫升计算,分8-10次给予。观察孩子尿量和尿色,若4-6小时无排尿或尿色深黄提示脱水需加强补液。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导致胃肠不适。
3、调整饮食
发热期间应给予孩子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粥、面条、蒸蛋等。少量多餐,每日5-6次,每次食量为平时的2/3。可适量添加富含维生素C的苹果泥、香蕉泥等水果。避免油腻、辛辣、生冷食物。母乳喂养婴儿应继续母乳喂养,母亲需保持饮食清淡。若孩子食欲差不要强迫进食,以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为主。
4、使用药物
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可遵医嘱使用退热药物,常用有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混悬液、布洛芬混悬滴剂、小儿退热栓等。对乙酰氨基酚适用于3个月以上婴儿,布洛芬适用于6个月以上儿童。两种药物交替使用需间隔4小时以上。家长需严格按照说明书或医嘱给药,避免超量使用。用药后30分钟复测体温,若2小时后体温未降或出现皮疹等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
5、就医治疗
3个月以下婴儿体温超过38摄氏度应立即就医。其他儿童出现持续高热超过3天、精神萎靡、抽搐、皮疹、呼吸困难、呕吐腹泻等症状时需及时就诊。就医前家长可记录发热时间、最高体温、伴随症状等信息供医生参考。医生会根据病情进行血常规、尿常规等检查,确诊病因后给予针对性治疗,如细菌感染需使用阿莫西林颗粒、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抗生素。
孩子发热期间家长需保持室内通风,室温维持在24-26摄氏度,衣着宽松透气。每2-4小时测量一次体温并记录。观察孩子精神状态、食欲、睡眠等情况变化。退热后仍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平时应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按时接种疫苗,流感季节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若孩子反复发热或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建议及时到儿科就诊完善检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6886次播放
4815次播放
2279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
热门问题
- 1 马齿苋汁怎么治疗鼻炎
- 2 马齿苋小孩可以吃吗
- 3 马齿苋祛斑的方法和步骤是什么
- 4 马齿苋能治湿疹吗
- 5 马齿苋能治皮肤过敏吗
- 6 马齿苋能治疗荨麻疹吗
- 7 马齿苋能治脚气怎么用
- 8 刚尿完又想尿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