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的预防,预防手足口病的最有效方法
预防手足口病最有效的方法是接种疫苗,同时需配合日常卫生管理和隔离措施。主要有接种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勤洗手、避免接触患者、定期消毒物品表面、增强免疫力等方式。
1、接种疫苗
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可针对性预防EV71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重症。该疫苗适用于6月龄至5岁儿童,基础免疫程序为2剂次,间隔1个月。接种后能显著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但对其他肠道病毒如柯萨奇病毒A16型无防护作用。建议在流行季节前完成接种。
2、勤洗手
使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至少20秒,特别是在进食前、如厕后、接触公共物品后。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对肠道病毒杀灭效果有限,优先选择物理冲洗方式。家长需帮助幼儿规范洗手步骤,注意清洁指缝和腕部。集体机构应配备足量洗手设施并监督执行。
3、避免接触患者
发病后1周内传染性最强,患者的口鼻分泌物、疱疹液、粪便均含病毒。健康儿童应避免与患者共用餐具、玩具,减少肢体接触。流行期间不去人群密集场所,托幼机构发现病例后应立即隔离患儿并加强晨检。
4、定期消毒
门把手、玩具、餐桌等高频接触表面需用含氯消毒剂擦拭,病毒在环境中可存活数天。患儿衣物应煮沸消毒,粪便可用漂白粉覆盖处理。紫外线照射和高温蒸煮对灭活病毒有效。保持室内通风,每日至少2次,每次30分钟以上。
5、增强免疫力
保证充足睡眠和均衡营养,适量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C等有助于维持黏膜屏障功能。母乳喂养的婴儿可获得母体抗体。避免过度疲劳和受凉,因免疫力下降时更易感染。中医理论认为清热祛湿食疗如薏苡仁粥有一定辅助作用。
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家长需每日检查儿童手心、足底、口腔有无疱疹,监测体温变化。患儿应居家隔离至症状消失后1周,使用专用餐具和毛巾。托幼机构需落实晨午检制度,发现疑似病例及时报告。日常注意饮食卫生,生熟食物分开处理,水果彻底洗净。通过综合防控措施可有效阻断病毒传播链。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5.88万次播放
6.46万次播放
5.9万次播放
6.6万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
热门问题
- 1 马齿苋汁怎么治疗鼻炎
- 2 马齿苋小孩可以吃吗
- 3 马齿苋祛斑的方法和步骤是什么
- 4 马齿苋能治湿疹吗
- 5 马齿苋能治皮肤过敏吗
- 6 马齿苋能治疗荨麻疹吗
- 7 马齿苋能治脚气怎么用
- 8 刚尿完又想尿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