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常规检查有哪些项目
肝常规检查主要包括肝功能检查、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查、肝脏影像学检查、肝脏弹性检测和肝穿刺活检等项目。
1、肝功能检查
肝功能检查是评估肝脏健康状况的基础项目,通过检测血液中的转氨酶、胆红素、白蛋白等指标来反映肝脏的代谢、合成和解毒功能。转氨酶升高可能提示肝细胞损伤,胆红素异常可能与胆汁淤积或溶血有关,白蛋白水平下降可能反映肝脏合成功能受损。肝功能检查通常需要空腹8-12小时进行,采血前应避免剧烈运动和饮酒。
2、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查
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查用于筛查病毒性肝炎,包括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肝炎病毒的抗体或抗原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可能提示乙肝病毒感染,丙型肝炎抗体阳性需要进一步检测HCV RNA确认。这项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病毒性肝炎,对于有输血史、高危性行为或家族肝病史的人群尤为重要。
3、肝脏影像学检查
肝脏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腹部超声、CT和磁共振成像,能够直观显示肝脏的形态、大小、结构和血流情况。超声检查无创且经济,常用于筛查脂肪肝、肝囊肿和肝血管瘤;CT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检出率较高;磁共振成像在鉴别良恶性肿瘤方面具有优势。影像学检查前通常需要禁食4-6小时,检查时应配合医生指令调整呼吸。
4、肝脏弹性检测
肝脏弹性检测是一种无创评估肝纤维化程度的方法,通过测量肝脏硬度值来判断纤维化分期。FibroScan是常用的检测设备,检测过程类似超声检查,但需要空腹进行。这项检查对慢性肝病患者尤为重要,可以替代部分肝穿刺活检,帮助医生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检测结果可能受肥胖、肋间隙狭窄等因素影响。
5、肝穿刺活检
肝穿刺活检是在局部麻醉下用细针获取少量肝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的方法,是诊断肝脏疾病的"金标准"。这项检查适用于原因不明的肝病、评估肝纤维化程度和鉴别肝脏占位性质。术前需要检查凝血功能,术后需卧床观察6-8小时,注意有无出血、疼痛等并发症。由于是有创检查,通常在其他检查无法明确诊断时采用。
进行肝常规检查前应遵医嘱做好准备工作,如空腹、停用可能影响结果的药物等。检查后应根据医生建议定期复查,特别是肝功能异常或肝炎病毒携带者。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均衡饮食,限制酒精摄入,避免滥用药物,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这些都有助于维护肝脏健康。出现乏力、食欲减退、黄疸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7.05万次播放
7.52万次播放
6.98万次播放
7.39万次播放
7.82万次播放
7.15万次播放
7.6万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
热门问题
- 1 马齿苋汁怎么治疗鼻炎
- 2 马齿苋小孩可以吃吗
- 3 马齿苋祛斑的方法和步骤是什么
- 4 马齿苋能治湿疹吗
- 5 马齿苋能治皮肤过敏吗
- 6 马齿苋能治疗荨麻疹吗
- 7 马齿苋能治脚气怎么用
- 8 刚尿完又想尿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