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便秘是怎么回事
小儿便秘可能由饮食结构不合理、水分摄入不足、肠道功能紊乱、先天性巨结肠、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增加运动、使用药物、生物反馈训练、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明确病因后遵医嘱干预。
1、饮食结构不合理
婴幼儿过早添加固体食物或儿童长期摄入低纤维饮食,可能导致粪便体积不足难以刺激肠道蠕动。表现为排便间隔超过3天且粪便干硬。家长需逐步增加西蓝花、燕麦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避免过量食用香蕉、白粥等低渣饮食。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调节肠道功能。
2、水分摄入不足
儿童每日饮水量不足会使结肠过度吸收水分,导致大便干结。常见于拒绝饮水的幼儿或大量出汗的学龄期儿童。建议家长定时提供温水,每日饮水量按每公斤体重50-100毫升计算。若伴随肛裂疼痛,可短期使用开塞露甘油制剂辅助排便,但不宜长期依赖。
3、肠道功能紊乱
肠道菌群失衡或自主神经调节异常可能导致结肠蠕动减弱。这类儿童常有腹胀、食欲减退等症状,排便时需长时间用力。可通过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调节微生态,配合腹部顺时针按摩促进肠蠕动。学龄儿童应建立固定排便习惯,避免因课业压力刻意抑制便意。
4、先天性巨结肠
由于肠道神经节细胞缺失导致的器质性疾病,新生儿期即可出现胎便排出延迟,幼儿期表现为顽固性便秘伴腹胀如鼓。需通过钡剂灌肠造影确诊,轻症可用聚乙二醇4000散剂维持排便,重症需行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等手术治疗。
5、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激素缺乏会减缓全身代谢率,引发肠蠕动减弱和便秘,患儿多伴有生长发育迟缓、皮肤干燥等症状。需检测血清TSH和FT4水平确诊,确诊后需长期口服左甲状腺素钠片替代治疗,便秘症状随甲状腺功能恢复而改善。
日常护理中家长应记录孩子的排便频率和粪便性状,提供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和全谷物,保证每日足够活动量。避免频繁使用开塞露等刺激性通便剂,防止产生依赖性。若调整生活方式后便秘持续超过2周,或出现呕吐、血便、体重下降等警示症状,须立即就医排查器质性疾病。对于功能性便秘儿童,可尝试早餐后坐便训练,利用胃结肠反射促进排便。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1914次播放
3225次播放
5611次播放
7934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
热门问题
- 1 马齿苋汁怎么治疗鼻炎
- 2 马齿苋小孩可以吃吗
- 3 马齿苋祛斑的方法和步骤是什么
- 4 马齿苋能治湿疹吗
- 5 马齿苋能治皮肤过敏吗
- 6 马齿苋能治疗荨麻疹吗
- 7 马齿苋能治脚气怎么用
- 8 刚尿完又想尿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