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白内障是什么
先天性白内障是指出生时或出生后早期出现的晶状体混浊,可能与遗传因素、孕期感染、代谢异常等因素有关。先天性白内障主要表现为瞳孔区发白、视力发育迟缓、眼球震颤等症状,需通过手术联合屈光矫正治疗。
1、遗传因素
部分先天性白内障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关,如CRYAA、CRYBB2等基因突变可导致晶状体蛋白结构异常。患儿可能合并其他眼部或全身遗传性疾病,如马凡综合征。建议有家族史的孕妇进行产前基因检测,出生后需通过裂隙灯检查确诊,早期手术可降低弱视风险。
2、孕期感染
妊娠期前三个月感染风疹病毒是常见诱因,病毒可干扰晶状体纤维分化。其他病原体如巨细胞病毒、弓形虫也可能导致胎儿晶状体混浊。孕期定期TORCH筛查至关重要,出生后若发现晶状体中央混浊伴小眼球,需考虑感染性病因,手术时机需结合全身状况评估。
3、代谢异常
半乳糖血症患儿因半乳糖激酶缺乏,代谢产物沉积在晶状体导致油滴状混浊。糖尿病母亲婴儿也可能出现暂时性白内障。新生儿筛查可早期发现代谢问题,通过饮食控制或胰岛素治疗可部分逆转混浊,严重者仍需手术干预。
4、眼部发育异常
永存原始玻璃体增生症可伴随前极性白内障,表现为晶状体后纤维膜增生。小角膜、虹膜缺损等畸形也常合并白内障。需通过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评估眼部结构,复杂病例需联合玻璃体切割手术,术后需长期随访青光眼风险。
5、药物或辐射暴露
孕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电离辐射照射可能干扰晶状体上皮细胞分化,形成后囊下混浊。早产儿吸氧治疗也可能诱发晶状体后纤维增生。这类白内障进展较慢,可优先考虑光学虹膜切除术,延期植入人工晶状体。
先天性白内障患儿术后需持续进行屈光矫正,6月龄前手术者建议佩戴角膜接触镜,幼儿期可考虑框架眼镜或人工晶状体植入。视觉训练应持续至12岁,每月复查眼轴和屈光度变化。家长需注意遮盖健眼治疗弱视,避免强光刺激,补充维生素A和叶黄素有助于视网膜发育。定期评估认知和运动能力,合并全身异常者需多学科协作管理。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6246次播放
8931次播放
8393次播放
8170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
热门问题
- 1 马齿苋汁怎么治疗鼻炎
- 2 马齿苋小孩可以吃吗
- 3 马齿苋祛斑的方法和步骤是什么
- 4 马齿苋能治湿疹吗
- 5 马齿苋能治皮肤过敏吗
- 6 马齿苋能治疗荨麻疹吗
- 7 马齿苋能治脚气怎么用
- 8 刚尿完又想尿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