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眼珠发黄是怎么回事
新生儿眼珠发黄可能是由生理性黄疸、母乳性黄疸、新生儿溶血病、胆道闭锁、遗传代谢性疾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蓝光照射、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
1、生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眼珠发黄最常见的原因,与肝脏代谢胆红素能力不足有关。通常在出生后2-3天出现,表现为皮肤和巩膜轻度黄染,无其他异常症状。多数情况下无须特殊治疗,通过增加喂养频次促进排便,7-10天可自行消退。家长需每日观察黄疸变化,若持续加重需就医。
2、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可能与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较高有关,导致胆红素肠肝循环增加。表现为出生后1周左右黄疸持续或加重,停喂母乳48小时后黄疸明显减轻。通常不影响生长发育,可继续母乳喂养或遵医嘱短暂暂停。若血清胆红素超过安全阈值,需配合蓝光治疗。
3、新生儿溶血病
新生儿溶血病多因母婴血型不合引发红细胞破坏,导致病理性黄疸。常见于ABO或Rh血型不合,出生后24小时内即出现严重黄疸,可能伴随贫血、肝脾肿大。需立即就医进行蓝光照射,严重时需换血治疗或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家长需配合监测胆红素脑病预警症状。
4、胆道闭锁
胆道闭锁属于先天性胆管发育异常,导致胆汁淤积性黄疸。表现为出生2周后黄疸进行性加重,粪便呈陶土色,尿液深黄。需在出生60天内确诊并行葛西手术,延误治疗可能发展为肝硬化。术后需长期使用熊去氧胆酸胶囊等利胆药物,并定期复查肝功能。
5、遗传代谢性疾病
如克里格勒-纳贾尔综合征等遗传病可导致胆红素代谢障碍。黄疸出现早且程度重,可能伴随肌张力异常。需通过基因检测确诊,部分类型需终身接受苯巴比妥片治疗或肝移植。家长需定期监测神经系统发育情况,避免核黄疸发生。
新生儿眼珠发黄时,家长应记录黄疸出现时间、范围变化及大小便颜色,避免阳光直射等不科学退黄方式。保持每日8-12次母乳喂养促进胆红素排泄,注意观察有无嗜睡、拒奶等异常。若黄疸持续超过2周、蔓延至四肢或伴有其他症状,需立即至儿科或新生儿科就诊,通过经皮胆红素测定等检查评估病情。出院后遵医嘱复查,避免延误胆道闭锁等疾病的黄金治疗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5.52万次播放
5.15万次播放
5.18万次播放
5.18万次播放
5.28万次播放
5.27万次播放
4.88万次播放
4.94万次播放
5.55万次播放
4.84万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
热门问题
- 1 马齿苋汁怎么治疗鼻炎
- 2 马齿苋小孩可以吃吗
- 3 马齿苋祛斑的方法和步骤是什么
- 4 马齿苋能治湿疹吗
- 5 马齿苋能治皮肤过敏吗
- 6 马齿苋能治疗荨麻疹吗
- 7 马齿苋能治脚气怎么用
- 8 刚尿完又想尿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