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溶血治疗的注意事项
新生儿溶血治疗需注意光照疗法护理、输血管理、药物使用监测、感染预防及母乳喂养调整。新生儿溶血病主要因母婴血型不合引发红细胞破坏,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干预。
1、光照疗法护理
采用蓝光或白光照射时需遮盖婴儿眼睛及会阴部,避免视网膜损伤。治疗期间每2-4小时翻身一次确保皮肤均匀受光,监测体温防止过热,光疗箱温度维持在30-32℃。若出现青铜症、腹泻或皮疹需暂停治疗。
2、输血管理
严重贫血者需输注Rh阴性洗涤红细胞,输血前需交叉配血试验。换血疗法适用于胆红素超过342μmol/L的患儿,操作中需同步监测血压、心率及血钙水平。输血后24小时内需复查血红蛋白及胆红素值。
3、药物使用监测
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可阻断抗体介导的溶血,常用剂量为1g/kg。白蛋白注射液能结合游离胆红素,需控制输注速度为1-2ml/min。苯巴比妥片可诱导肝酶活性,使用期间需观察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
4、感染预防
侵入性操作需严格无菌技术,脐静脉插管每日消毒换药。病房空气消毒每日2次,医护人员接触患儿前需手卫生。出现发热、喂养不耐受等感染征象时,需立即进行血培养及降钙素原检测。
5、母乳喂养调整
ABO溶血患儿可继续母乳喂养,Rh溶血需暂停母乳3-5天。喂养时采用少量多次原则,每2小时喂养10-15ml/kg。监测体重增长及尿量,必要时补充葡萄糖注射液维持血糖稳定。
治疗期间需每日监测经皮胆红素值,黄疸消退后仍须随访听力及神经系统发育。保持病房安静避光,护理操作集中进行以减少刺激。出院后定期复查血常规及肝功能,6个月内避免接种含红细胞成分的疫苗。家长需学会观察嗜睡、肌张力低下等胆红素脑病先兆症状。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6.61万次播放
6.07万次播放
6.61万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
热门问题
- 1 婴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2 初次献血前注意事项
- 3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前兆
- 4 宝宝血小板400多严重吗
- 5 急性白血病发热的最主要原因
- 6 妈妈a型血爸爸o型血孩子是什么
- 7 突然尿不尽原因是什么
- 8 再生障碍性贫血症状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