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脚后跟疼是怎么回事
肥胖脚后跟疼可能与体重负荷过大、足底筋膜炎、跟骨骨刺、跟腱炎、滑囊炎等因素有关,可通过减轻体重、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局部注射、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
1、体重负荷过大
肥胖者因长期超重导致足跟承受压力增加,足底脂肪垫缓冲能力下降,可能引发慢性疼痛。建议通过低热量饮食和游泳等低冲击运动逐步减重,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疼痛发作时可使用足弓支撑鞋垫分散压力。
2、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因反复牵拉出现无菌性炎症,晨起第一步疼痛明显。可能与肥胖合并扁平足有关。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凝胶外涂,配合足底筋膜拉伸训练。夜间穿戴足踝支具保持筋膜伸展状态。
3、跟骨骨刺
跟骨结节处钙盐沉积形成骨赘,刺激周围软组织产生疼痛。X线检查可确诊。急性期可短期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配合体外冲击波治疗。严重者需手术切除骨刺,术后需控制体重防止复发。
4、跟腱炎
跟腱附着点因过度负荷发生退行性变,表现为跟骨后上方压痛。肥胖人群常因代偿性踮脚行走加重损伤。建议使用氟比洛芬巴布膏贴敷贴,同时进行离心性跟腱强化训练,避免突然剧烈运动。
5、滑囊炎
跟骨后滑囊受异常摩擦导致炎症,局部红肿热痛。与肥胖者足部生物力学异常相关。可穿刺抽液后注射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穿戴开放式后跟的鞋子减少压迫。反复发作需手术切除病变滑囊。
日常应选择足跟缓冲良好的运动鞋,避免赤脚行走。控制每日钠盐量不超过5克以减轻水肿,适当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维持骨骼健康。每周进行3次水中健走可减少关节负担,睡眠时用枕头垫高足部促进静脉回流。若调整生活方式后疼痛持续超过2周,需进行核磁共振检查排除应力性骨折等严重病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9128次播放
1.06万次播放
9535次播放
1.09万次播放
1.42万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
热门问题
- 1 婴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2 初次献血前注意事项
- 3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前兆
- 4 宝宝血小板400多严重吗
- 5 急性白血病发热的最主要原因
- 6 妈妈a型血爸爸o型血孩子是什么
- 7 突然尿不尽原因是什么
- 8 再生障碍性贫血症状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