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助脊椎损伤伤员时应注意什么
救助脊椎损伤伤员时应注意避免移动伤员颈部与躯干,优先固定脊柱并立即呼叫急救。脊椎损伤可能由交通事故、高处坠落、运动创伤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局部疼痛、肢体麻木或运动障碍。
1、固定脊柱
发现疑似脊椎损伤时,须用双手固定伤员头部两侧,保持头颈与躯干呈直线。可使用颈托或毛巾卷绕颈部临时固定,禁止尝试扭转或弯曲伤员颈部。若伤员佩戴头盔,非专业人员不得擅自摘除,避免加重颈椎移位风险。
2、避免移动
除非环境存在爆炸、火灾等直接威胁,否则禁止拖拽、抱起或自行搬运伤员。不当移动可能导致脊髓二次损伤,引发永久性神经损害。等待专业急救人员时,可协助伤员保持原体位,用衣物或软垫支撑身体空隙。
3、评估意识
轻拍伤员双肩并大声呼唤,观察其呼吸与应答反应。若出现意识丧失或呼吸困难,需立即清理口腔异物并将下颌向前托起保持气道通畅。记录伤员清醒程度变化,为后续医疗处置提供关键信息。
4、保暖防休克
用毯子覆盖伤员身体减少热量散失,但避免使用热水袋等局部加热装置。脊椎损伤常伴随失血或神经源性休克,可抬高下肢促进血液回流,密切观察是否出现面色苍白、脉搏微弱等休克征兆。
5、专业转运
急救人员到达后需使用脊柱板、头部固定器等专业设备转运。全程保持脊柱中立位,转运途中持续监测生命体征。医院需通过CT或MRI明确损伤节段,严重者可能需甲强龙冲击治疗或椎管减压手术。
脊椎损伤后康复期需严格卧床休息,初期使用硬板床并定时轴向翻身预防压疮。稳定后可逐步进行被动关节活动,配合超短波治疗促进神经修复。饮食需增加牛奶、鱼肉等富含钙质与优质蛋白的食物,每日补充维生素D帮助骨骼愈合。家属应协助患者进行心理疏导,避免长期卧床引发抑郁情绪。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7.59万次播放
7.47万次播放
7.66万次播放
7.73万次播放
7.13万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
热门问题
- 1 婴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2 初次献血前注意事项
- 3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前兆
- 4 宝宝血小板400多严重吗
- 5 急性白血病发热的最主要原因
- 6 妈妈a型血爸爸o型血孩子是什么
- 7 突然尿不尽原因是什么
- 8 再生障碍性贫血症状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