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性肠病肠梗阻怎么办
炎症性肠病肠梗阻可通过调整饮食、药物治疗、胃肠减压、内镜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炎症性肠病肠梗阻通常由肠道炎症水肿、瘢痕狭窄、肠粘连、肠扭转、肿瘤压迫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
急性期需禁食,通过静脉补充营养。症状缓解后逐步过渡至流质饮食,选择低渣、低纤维食物如米汤、藕粉,避免牛奶等产气食物。恢复期采用少食多餐原则,每日进食5-6次,每次摄入量不超过200毫升。长期管理需保证优质蛋白摄入,适量补充维生素B12和铁剂。
2、药物治疗
糖皮质激素如醋酸泼尼松片可减轻肠道炎症水肿,5-氨基水杨酸制剂如美沙拉嗪肠溶片能控制基础病变。解痉药如消旋山莨菪碱片可缓解肠痉挛疼痛,抗生素如甲硝唑片用于合并感染者。严重病例需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片,生物制剂如英夫利昔单抗注射液适用于顽固性病例。
3、胃肠减压
通过鼻胃管持续负压吸引,减少胃肠道积气积液,降低肠腔内压力。减压期间需监测引流量和电解质,每2小时用生理盐水冲洗管道保持通畅。症状缓解后夹闭减压管观察24小时,无腹胀呕吐可拔管。该方法对早期麻痹性肠梗阻效果显著。
4、内镜治疗
结肠镜下球囊扩张术适用于单一短段狭窄,可重复进行但存在穿孔风险。内镜下支架置入能暂时解除梗阻,为择期手术创造条件。操作前需完善CT评估狭窄部位和长度,术后禁食24小时并密切观察腹痛症状。该方法不适用于多发性狭窄或活动性出血病例。
5、手术治疗
肠切除吻合术是机械性梗阻的根治方法,根据病变范围选择节段切除或全结肠切除。临时性肠造口适用于全身状况差者,3-6个月后可行还纳手术。腹腔镜手术创伤小但粘连严重者需中转开腹。术后需纠正营养不良,预防切口感染和深静脉血栓。
炎症性肠病肠梗阻患者日常需记录排便性状和腹痛频次,避免剧烈运动和腹部受压。建议每3个月复查肠镜或CT评估病情,维持治疗期间不可擅自停药。出现持续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需立即就医。长期患病者应接受营养师指导,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预防骨质疏松。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1.51万次播放
1.8万次播放
1.3万次播放
2.15万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
热门问题
- 1 婴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2 初次献血前注意事项
- 3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前兆
- 4 宝宝血小板400多严重吗
- 5 急性白血病发热的最主要原因
- 6 妈妈a型血爸爸o型血孩子是什么
- 7 突然尿不尽原因是什么
- 8 再生障碍性贫血症状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