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发生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通常由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早产、宫内感染、遗传因素及分娩并发症等原因引起。该病主要表现为呼吸急促、呻吟样呼吸、鼻翼扇动等症状,需通过氧疗、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机械通气等方式干预。
1、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
胎儿肺泡Ⅱ型细胞在妊娠晚期才开始合成肺表面活性物质,其主要成分为磷脂蛋白复合物,可降低肺泡表面张力防止塌陷。早产儿因发育不成熟导致该物质分泌不足,引发肺泡萎陷和通气障碍。临床常用猪肺磷脂注射液、牛肺表面活性剂等替代治疗,同时配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改善氧合。
2、早产因素
胎龄小于37周的早产儿肺部结构发育不完善,支气管肺泡树分支尚未完成,气体交换面积不足。此类患儿常合并动脉导管未闭,进一步加重肺水肿。需严格控制输液量,使用布洛芬混悬液或吲哚美辛栓促进导管闭合,必要时行手术结扎。
3、宫内感染
孕妇患绒毛膜羊膜炎时,细菌内毒素可抑制胎儿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生成。B族链球菌感染还会引发新生儿肺炎,导致肺泡毛细血管屏障破坏。确诊后需立即使用注射用青霉素钠、头孢曲松钠等抗生素,并监测C反应蛋白水平评估疗效。
4、遗传因素
SP-B、SP-C基因突变会导致肺表面活性蛋白合成异常,这类患儿即使足月出生仍可能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基因检测可明确诊断,需长期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严重者需考虑肺移植。
5、分娩并发症
产时窒息、胎盘早剥等情况可引起新生儿缺血缺氧性损伤,导致肺血管收缩和肺动脉高压。此时需使用硫酸镁注射液缓解血管痉挛,一氧化氮吸入治疗降低肺动脉压力,必要时采用体外膜肺氧合支持。
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需加强产前保健,对早产高风险孕妇及时给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促进胎儿肺成熟。出生后维持适宜环境温度,避免低体温增加耗氧量。母乳喂养时可添加母乳强化剂保证营养供给,定期进行呼吸功能监测直至症状完全缓解。家长发现呼吸频率超过60次/分或出现三凹征时,须立即就医处理。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9075次播放
8280次播放
6030次播放
1.07万次播放
9134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
热门问题
- 1 婴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2 初次献血前注意事项
- 3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前兆
- 4 宝宝血小板400多严重吗
- 5 急性白血病发热的最主要原因
- 6 妈妈a型血爸爸o型血孩子是什么
- 7 突然尿不尽原因是什么
- 8 再生障碍性贫血症状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