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结石是怎么形成的
泌尿系结石的形成可能由代谢异常、尿路梗阻、尿路感染、饮食因素、药物因素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增加饮水量、药物治疗、体外冲击波碎石、手术取石等方式治疗。
1、代谢异常
高钙尿症、高尿酸尿症等代谢异常可增加尿液中结晶物质的浓度,促进结石形成。高钙尿症可能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维生素D过量摄入有关,患者可能出现多尿、骨痛等症状。高尿酸尿症常见于痛风患者,通常伴随关节肿痛。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如使用枸橼酸钾颗粒调节尿液酸碱度,或服用别嘌醇片控制尿酸水平。
2、尿路梗阻
前列腺增生、输尿管狭窄等疾病导致尿液滞留,使晶体物质沉积形成结石。梗阻可能引发肾积水,表现为腰部胀痛、排尿困难。解除梗阻是关键,可选用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松弛平滑肌,严重者需行输尿管支架置入术。
3、尿路感染
变形杆菌等产脲酶细菌感染会使尿液碱化,促使磷酸铵镁结石形成。患者常有尿频、尿急、发热症状。治疗需用左氧氟沙星片等抗生素控制感染,配合碳酸氢钠片碱化尿液。感染性结石易复发,需定期复查。
4、饮食因素
长期高蛋白、高盐、高草酸饮食会增加结石风险。动物内脏、菠菜等草酸含量高的食物需限制。建议每日饮水2000-3000毫升,稀释尿液。可适量饮用柠檬水,其含有的枸橼酸能抑制结石形成。
5、药物因素
长期服用维生素C片、磺胺类药物可能诱发结石。维生素C代谢后生成草酸,磺胺类药物易在酸性尿中结晶。用药期间应多饮水,必要时联用碳酸氢钠片碱化尿液。需定期监测尿液PH值及结晶情况。
预防泌尿系结石需保持每日充足饮水量,均衡饮食并限制高嘌呤、高草酸食物摄入。适当运动有助于小结石排出,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引发结石移位。出现腰痛、血尿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通过B超或CT明确诊断。结石成分分析可指导针对性预防,复发患者建议每3-6个月复查泌尿系超声。术后患者需遵医嘱定期更换输尿管支架,避免继发感染。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4.58万次播放
4.67万次播放
4.75万次播放
4.99万次播放
4.55万次播放
4.59万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
热门问题
- 1 婴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2 初次献血前注意事项
- 3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前兆
- 4 宝宝血小板400多严重吗
- 5 急性白血病发热的最主要原因
- 6 妈妈a型血爸爸o型血孩子是什么
- 7 突然尿不尽原因是什么
- 8 再生障碍性贫血症状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