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后进行牵伸练习的作用有哪些
运动后进行牵伸练习有助于缓解肌肉紧张、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柔韧性、预防运动损伤以及加速恢复。牵伸练习是运动后放松的重要环节,能够帮助身体从高强度运动中平稳过渡到休息状态。
1、缓解肌肉紧张
运动后肌肉因持续收缩容易处于紧张状态,牵伸练习通过缓慢拉伸肌纤维,帮助放松紧绷的肌肉群。例如针对下肢运动后的腘绳肌和股四头肌牵伸,可有效降低肌肉硬度,减少因乳酸堆积导致的酸痛感。静态牵伸需保持15-30秒,避免弹振式拉伸以免引发肌肉反射性收缩。
2、促进血液循环
牵伸动作能温和刺激血管扩张,增加运动后局部组织的供氧量,加速代谢废物清除。针对肩颈部位的牵伸可改善久坐人群的血液循环,而动态牵伸更适合高强度间歇训练后的全身性血流再分配。注意配合深呼吸以增强效果。
3、提高柔韧性
规律性牵伸可逐步增加肌肉和结缔组织的延展性,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瑜伽中的下犬式或跨栏步牵伸能显著提升腘绳肌柔韧性,但需避免过度拉伸导致韧带松弛。建议每周进行3-5次系统性柔韧训练,与力量训练间隔24小时以上。
4、预防运动损伤
运动后牵伸能平衡肌群张力,纠正因重复动作导致的肌力失衡。例如跑步后髂胫束牵伸可预防膝关节外侧疼痛,胸肌牵伸能缓解圆肩姿势。动态牵伸更适合球类运动前的准备,而静态牵伸更适宜运动后放松。
5、加速恢复
牵伸通过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促进副交感神经激活,帮助身体进入恢复状态。针对核心肌群的仰卧转体牵伸可缓解腰背疲劳,而PNF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术牵伸对专业运动员的肌肉功能恢复效果更显著。建议在运动后30分钟内完成主要肌群牵伸。
运动后牵伸需注意根据运动类型选择针对性动作,如游泳后侧重肩袖肌群牵伸,骑行后加强髋屈肌放松。避免在肌肉拉伤或关节急性炎症期进行牵伸,体温较低时可先进行轻度有氧活动再牵伸。建议将牵伸与泡沫轴放松结合,配合充足补水和蛋白质补充,能更全面提升恢复效果。长期坚持运动后牵伸习惯,有助于维持良好体态和运动表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5.04万次播放
4.84万次播放
4.91万次播放
4.93万次播放
4.55万次播放
4.6万次播放
4.5万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
热门问题
- 1 婴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2 初次献血前注意事项
- 3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前兆
- 4 宝宝血小板400多严重吗
- 5 急性白血病发热的最主要原因
- 6 妈妈a型血爸爸o型血孩子是什么
- 7 突然尿不尽原因是什么
- 8 再生障碍性贫血症状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