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艾滋病的症状
感染艾滋病的症状主要包括持续发热、全身淋巴结肿大、反复口腔溃疡、体重快速下降、长期腹泻等。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病毒会逐渐破坏人体免疫系统,导致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发生。
1、持续发热
感染HIV后可能出现持续1个月以上的低热或高热,体温多在37.5-38.5摄氏度波动。这种发热与普通感冒不同,常规退热治疗效果不佳。发热可能伴随夜间盗汗,严重时每日可浸湿衣物。发热症状通常出现在急性感染期和艾滋病期,与病毒大量复制和免疫系统受损有关。
2、淋巴结肿大
全身多处淋巴结可能出现无痛性肿大,常见于颈部、腋窝和腹股沟区域。肿大的淋巴结直径多超过1厘米,质地较硬,可活动。这种症状在HIV感染后2-4周即可出现,可能持续数月。淋巴结肿大是免疫系统对病毒感染的应答表现,随着病情进展,淋巴结可能逐渐萎缩。
3、口腔溃疡
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是HIV感染的常见表现,溃疡多较大且愈合缓慢。患者可能出现口腔白斑、鹅口疮等真菌感染,舌面可能出现毛状白斑。这些症状与免疫功能下降导致的机会性感染有关,严重时可能影响进食和语言功能。
4、体重下降
不明原因的体重快速下降是艾滋病的重要症状,患者可能在3个月内体重减轻超过10%。这种消耗症状与病毒导致的代谢紊乱、营养吸收障碍和慢性炎症有关。伴随体重下降,患者可能出现明显的肌肉萎缩和皮下脂肪减少。
5、慢性腹泻
持续1个月以上的慢性腹泻是艾滋病期的典型表现,每日排便次数可能超过3次,粪便呈水样或稀便。这种腹泻与肠道机会性感染有关,常见病原体包括隐孢子虫、微孢子虫等。长期不愈的腹泻会加重营养不良和电解质紊乱。
艾滋病症状具有渐进性发展规律,从急性期、无症状期到艾滋病期可能经历数年。保持安全性行为、避免共用注射器是预防HIV感染的关键。出现可疑症状应尽早就医检测,确诊后需立即开始抗病毒治疗。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营养均衡,适当锻炼,避免生冷食物,定期监测CD4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艾滋病患者应遵医嘱规范用药,不可擅自停药,同时要预防机会性感染,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3.86万次播放
4.11万次播放
4.54万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
热门问题
- 1 婴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2 初次献血前注意事项
- 3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前兆
- 4 宝宝血小板400多严重吗
- 5 急性白血病发热的最主要原因
- 6 妈妈a型血爸爸o型血孩子是什么
- 7 突然尿不尽原因是什么
- 8 再生障碍性贫血症状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