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剂的作用有哪些
溶血剂主要用于破坏红细胞膜释放血红蛋白,常见于医学检验中的血样预处理、实验室研究及特定疾病治疗。溶血剂的作用主要有溶解红细胞、辅助检测血红蛋白浓度、促进样本均匀混合、减少检测干扰、辅助特定疾病诊断。
1、溶解红细胞
溶血剂通过破坏红细胞膜结构使细胞破裂,释放血红蛋白进入溶液。这一过程在血常规检测前处理中尤为关键,可消除红细胞对光学检测的干扰。部分溶血剂含有表面活性剂成分,能选择性作用于红细胞膜脂质层。
2、辅助检测血红蛋白浓度
血红蛋白释放后能与试剂发生显色反应,便于分光光度计定量检测。在血细胞分析仪中,溶血剂可确保血红蛋白完全溶解,避免红细胞碎片影响检测准确性。该方法比传统显微镜计数更高效精确。
3、促进样本均匀混合
溶血过程使血液样本转化为均匀液体状态,防止细胞沉淀导致检测偏差。某些含EDTA的溶血剂兼具抗凝功能,可维持样本稳定性。均匀化的样本能提高自动化仪器的检测重复性。
4、减少检测干扰
完整红细胞会散射光线干扰比色分析,溶血剂消除该物理干扰后可提升血小板和白细胞的检测精度。在流式细胞术中,溶血处理能降低背景信号,增强特定细胞标记物的识别灵敏度。
5、辅助特定疾病诊断
某些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地中海贫血等溶血性疾病,需用特定渗透压溶血剂进行红细胞脆性试验。治疗性血浆置换时也需控制性溶血来清除异常红细胞。但治疗用途需严格掌握浓度避免全身溶血。
使用溶血剂需注意选择与检测项目匹配的专用试剂,避免交叉污染影响结果。检验科应定期校准溶血剂作用时间与温度参数,确保红细胞完全溶解且不损伤待测细胞成分。临床治疗应用时需监测游离血红蛋白水平,防止肾功能损害。日常血样处理中应做好生物安全防护,避免溶血剂接触皮肤黏膜。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7.51万次播放
6.8万次播放
7.26万次播放
6.88万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
热门问题
- 1 婴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2 初次献血前注意事项
- 3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前兆
- 4 宝宝血小板400多严重吗
- 5 急性白血病发热的最主要原因
- 6 妈妈a型血爸爸o型血孩子是什么
- 7 突然尿不尽原因是什么
- 8 再生障碍性贫血症状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