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佝偻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
新生儿佝偻病主要由维生素D缺乏、钙磷代谢异常等因素引起,可通过补充维生素D、增加日照、调整喂养方式等方法治疗。新生儿佝偻病可能与母体维生素D储备不足、早产、喂养不当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颅骨软化、肋骨串珠、生长发育迟缓等症状。
1、维生素D缺乏
母体孕期维生素D摄入不足或日照不足,可能导致胎儿维生素D储备不足。新生儿出生后若未及时补充维生素D,可能影响钙磷吸收,导致骨骼矿化障碍。治疗需遵医嘱口服维生素D滴剂,如星鲨维生素D滴剂、伊可新维生素AD滴剂,同时增加户外日照时间。
2、钙磷代谢异常
新生儿甲状旁腺功能不完善或肾脏排泄磷功能不足,可能导致血钙降低、血磷升高。这种情况可能与遗传代谢疾病或母亲妊娠期高血压有关。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乳酸钙颗粒等钙剂,并监测血钙磷水平。
3、早产因素
早产儿肠道吸收功能不成熟,肝脏25-羟化酶活性不足,影响维生素D活化。这类患儿骨骼矿化时间更短,更易出现佝偻病表现。治疗需使用早产儿专用维生素D制剂如胆维丁乳,并配合母乳强化剂或早产儿配方奶喂养。
4、喂养不当
纯母乳喂养未补充维生素D,或配方奶冲调过浓影响钙吸收,可能导致营养性佝偻病。表现为夜间哭闹、多汗、枕秃等。治疗需调整喂养方式,母乳喂养儿每日补充400IU维生素D,配方奶喂养儿需按比例冲调。
5、遗传性疾病
家族性低磷性佝偻病等遗传代谢疾病,可能表现为抗维生素D佝偻病。这类患儿通常有家族史,血磷持续低下。治疗需在专科医生指导下使用磷酸盐合剂、骨化三醇胶丸等药物,并定期监测骨骼发育。
预防新生儿佝偻病需从孕期开始,孕妇应保证每日600-800IU维生素D摄入,适当户外活动。新生儿出生后尽早开始维生素D补充,足月儿每日400IU,早产儿前3个月每日800IU。母乳喂养期间母亲需继续补充维生素D,配方奶喂养需按说明规范冲调。定期儿童保健检查,监测前囟闭合情况、牙齿萌出时间等发育指标,发现异常及时就医。日常护理中注意避免过早让婴儿站立或行走,防止骨骼变形加重。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2.83万次播放
3.11万次播放
2.65万次播放
2.44万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
热门问题
- 1 婴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2 初次献血前注意事项
- 3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前兆
- 4 宝宝血小板400多严重吗
- 5 急性白血病发热的最主要原因
- 6 妈妈a型血爸爸o型血孩子是什么
- 7 突然尿不尽原因是什么
- 8 再生障碍性贫血症状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