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打预防针后的禁忌
宝宝打预防针后一般无须特殊禁忌,但需注意避免剧烈运动、保持接种部位清洁干燥、观察不良反应等。接种疫苗后的护理措施主要有避免抓挠接种部位、24小时内不洗澡、饮食清淡、监测体温变化、避免接触感染源。
1、避免抓挠接种部位
接种后局部可能出现红肿或硬结,抓挠可能导致继发感染。建议家长用干净纱布覆盖接种处,避免衣物摩擦。若出现直径超过3厘米的肿胀或持续瘙痒,需就医排除过敏反应。可遵医嘱使用炉甘石洗剂缓解症状。
2、24小时内不洗澡
针孔未完全愈合时接触生水可能引发局部感染。若需清洁身体,家长可用温水湿毛巾避开接种部位擦拭。接种卡介苗后若出现脓疱,须保持干燥无须特殊处理,破溃时用无菌棉签吸净渗出液即可。
3、饮食清淡
接种后胃肠功能可能暂时性敏感,建议选择易消化的米粥、面条等食物,避免海鲜、芒果等易致敏食材。母乳喂养的婴儿应继续按需哺乳,配方奶喂养者可适当增加喂水频次帮助代谢。
4、监测体温变化
部分疫苗可能引起38.5℃以下低热,属正常免疫反应。家长需每4小时测量体温,采用物理降温时用温水擦拭颈窝、腋下等部位。若持续发热超过48小时或体温超过39℃,需警惕继发感染可能。
5、避免接触感染源
接种后1周内免疫力处于应答期,应减少去人群密集场所。家庭成员患呼吸道疾病时需佩戴口罩隔离,保持居室通风。早产儿或免疫力低下者接种后建议推迟群体活动2周。
疫苗接种后建议保持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抗体形成。观察期内若出现呕吐、抽搐、持续哭闹超过3小时等异常表现,应立即就医排查疫苗相关严重不良反应。完成接种程序后仍需按计划进行后续剂次接种,不可因轻微反应中断免疫规划。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8832次播放 2025-06-27
8986次播放 2025-06-27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