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清理口腔
正确清理口腔可通过刷牙、使用牙线、漱口、清洁舌苔、定期口腔检查等方式实现。口腔清洁不当可能由食物残渣堆积、牙菌斑形成、牙结石沉积、牙龈炎症、龋齿等原因引起。
1、刷牙
每天至少刷牙两次,每次不少于两分钟,使用含氟牙膏。牙刷应选择软毛,采用巴氏刷牙法,即牙刷与牙齿呈45度角,轻柔往复短距离颤动清洁牙龈沟和牙面。刷牙力度适中,避免损伤牙釉质和牙龈。电动牙刷可通过高频震动更有效清除牙菌斑,适合手部活动不便者。
2、使用牙线
每日至少使用一次牙线清洁牙缝,特别是晚餐后。牙线能清除牙刷无法触及的邻接面牙菌斑和食物残渣。操作时将牙线呈C形包绕牙齿侧面上下刮擦,注意不要用力过猛损伤牙龈。牙线棒更适合新手使用,水牙线则能通过高压水流清洁牙周袋和正畸装置周围。
3、漱口
餐后使用含氟漱口水能辅助抑制细菌繁殖,维持口腔酸碱平衡。治疗性漱口水含氯己定等成分,可短期用于牙龈炎控制,但长期使用可能破坏口腔菌群。清水漱口可及时冲走食物残渣,减少细菌发酵产酸机会。漱口时应用力鼓动颊部肌肉,使液体充分接触所有牙面。
4、清洁舌苔
舌背容易堆积脱落上皮细胞和细菌,形成舌苔导致口臭。可使用专用舌苔刷或牙刷背面凹凸纹路轻刮舌面,从舌根向舌尖方向清洁,力度以不引起恶心反射为宜。清洁后漱口去除刮下的物质。舌苔异常增厚可能反映消化系统问题,需结合其他症状判断。
5、定期口腔检查
每半年进行一次专业洁牙,清除牙刷无法处理的牙结石。牙医会使用超声波洁治器和手工刮治器清洁龈上龈下结石,并进行抛光处理。定期检查能早期发现龋齿、牙周病等口腔问题,及时进行窝沟封闭、填充治疗等干预。正畸患者、糖尿病患者等高风险人群需缩短复查间隔。
保持口腔健康需建立全面清洁习惯,除基础护理外应控制甜食摄入频率,避免吸烟等损伤口腔黏膜的行为。出现牙龈出血、持续口臭、牙齿敏感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儿童应从乳牙萌出开始培养刷牙习惯,老年人需特别注意假牙清洁和牙根暴露部分的护理。良好的口腔卫生不仅能预防牙齿疾病,还与心血管健康、糖尿病控制等全身状况密切相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7934次播放 2025-06-27
7934次播放 2025-06-27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