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后不能吐口水的原因
拔牙后不能吐口水主要是为了避免破坏血凝块导致出血或感染。拔牙后创口会形成血凝块保护伤口,吐口水产生的负压可能使血凝块脱落。
拔牙后口腔内会形成血凝块覆盖创面,这是人体自然止血和愈合的重要过程。血凝块如同创口的保护层,能隔离外界细菌并促进组织修复。吐口水时口腔产生的负压作用可能使尚未稳固的血凝块移位或脱落,暴露出未愈合的创面。此时不仅可能引发继发性出血,还容易导致食物残渣或细菌侵入牙槽窝,增加干槽症等并发症风险。临床观察发现,保持血凝块完整能显著降低术后感染概率,缩短愈合时间。
少数患者因凝血功能异常或术后护理不当,可能出现血凝块形成不良的情况。这类患者吐口水更易引发持续渗血,甚至需要重新缝合止血。对于服用抗凝药物、有出血倾向疾病或复杂拔牙手术者,医生通常会特别强调避免吐口水动作。部分患者术后唾液分泌增多属于正常现象,应选择自然吞咽而非刻意吐出。
拔牙后24小时内应避免吐口水、漱口或使用吸管,保持头部略高于心脏位置有助于减少出血。术后饮食宜选择温凉流质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或过硬食物触碰创面。若出现剧烈疼痛、大量出血或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复诊处理。日常可遵医嘱使用氯己定含漱液等辅助清洁口腔,但不可用力漱口。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6.14万次播放 2025-06-27
6.74万次播放 2025-06-27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