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真性尿失禁和充盈性尿失禁
真性尿失禁是指尿道括约肌损伤或神经功能障碍导致的尿液持续漏出,充盈性尿失禁则是膀胱过度充盈后尿液不自主溢出。两者主要区别在于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可能由尿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前列腺增生、膀胱出口梗阻、糖尿病神经病变等因素引起。
1. 真性尿失禁
真性尿失禁多因尿道括约肌结构破坏或神经支配异常导致。常见于盆腔手术后尿道括约肌损伤,或脊髓损伤引起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表现为持续性漏尿,膀胱内无残余尿。可通过尿动力学检查确诊,治疗需手术修复尿道或植入人工括约肌,药物可选米拉贝隆、索利那新等调节膀胱功能的药物。
2. 充盈性尿失禁
充盈性尿失禁源于膀胱排空障碍导致过度充盈,常见于前列腺增生、尿道狭窄等膀胱出口梗阻疾病。患者表现为膀胱胀满时尿液滴沥,排尿后膀胱残余尿量多。治疗需解除梗阻原因,如前列腺切除术,药物可采用坦索罗辛、非那雄胺等改善排尿功能的药物。
3. 尿道损伤因素
产伤、骨盆骨折或前列腺手术可能损伤尿道括约肌,导致真性尿失禁。典型表现为咳嗽等腹压增高时尿液漏出。轻度损伤可通过盆底肌训练改善,严重者需尿道悬吊术等手术治疗。
4. 神经源性因素
脊髓损伤、多发性硬化等神经系统疾病可破坏膀胱神经调控,引起两种尿失禁。表现为排尿感觉丧失或膀胱收缩无力。需间歇导尿配合药物治疗,如奥昔布宁减少膀胱过度活动。
5. 梗阻性疾病
前列腺增生、尿道狭窄等导致膀胱排空障碍,是充盈性尿失禁主因。患者常有排尿困难、尿线变细等症状。治疗包括手术解除梗阻和药物改善排尿,严重者需留置导尿。
尿失禁患者应控制每日饮水量,避免咖啡因和酒精刺激膀胱。定时排尿训练有助于建立规律排尿习惯,盆底肌锻炼可增强尿道括约肌力量。超重者需减重降低腹压,便秘者要保持排便通畅。建议记录排尿日记帮助医生评估病情,选择合适的内裤和护垫保持皮肤干燥,出现尿路感染症状应及时就医。长期尿失禁可能影响社交和心理状态,必要时可寻求专业心理支持。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7.35万次播放 2025-06-27
7.3万次播放 2025-06-27
7.47万次播放 2025-06-27
6.98万次播放 2025-06-27
7.03万次播放 2025-06-27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