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耳朵里面疼怎么回事
宝宝耳朵里面疼可能与外耳道炎、中耳炎、耵聍栓塞、外耳道异物、耳部外伤等原因有关。建议家长及时带宝宝就医检查,明确病因后遵医嘱治疗。
1、外耳道炎
外耳道皮肤受到细菌或真菌感染可能引发炎症,表现为耳痛、瘙痒、分泌物增多。常见诱因包括掏耳不当、洗澡进水等。家长需避免自行给宝宝掏耳朵,保持耳道干燥。医生可能开具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等抗菌药物,严重时需配合口服头孢克洛颗粒。
2、中耳炎
感冒后细菌通过咽鼓管侵入中耳腔,可能导致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宝宝会出现剧烈耳痛、发热、哭闹不安,可能伴随耳道流脓。家长应注意观察体温变化,及时清理耳道分泌物。治疗常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布洛芬混悬滴剂缓解症状,必要时需鼓膜穿刺引流。
3、耵聍栓塞
耳垢积聚硬化可能堵塞耳道,引起胀痛感或听力下降。家长不要强行用棉签清理,以免将耵聍推入更深部位。医生会使用碳酸氢钠滴耳液软化耵聍后冲洗取出,合并感染时需配合使用环丙沙星滴耳液。
4、外耳道异物
幼儿玩耍时可能将小玩具、豆类等塞入耳道,导致黏膜损伤或继发感染。家长发现后切勿自行用镊子夹取,应立即就医。医生会根据异物性质采用钩取法、冲洗法或负压吸引取出,合并感染时需使用左氧氟沙星滴耳液。
5、耳部外伤
抓挠、碰撞可能导致耳道皮肤破损或鼓膜穿孔,表现为刺痛感或出血。家长应防止宝宝用手抓耳,避免污水进入。轻微损伤可自愈,严重穿孔需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预防感染,必要时行鼓膜修补术。
日常护理中,家长应避免让宝宝躺着喝奶,喂食后保持竖立姿势以防奶液逆流至咽鼓管。洗澡时可用棉球轻堵外耳道防止进水,冬季注意耳部保暖。若宝宝持续抓耳、哭闹或出现发热,须及时到儿科或耳鼻喉科就诊,延误治疗可能导致听力损伤等并发症。饮食上可适当增加胡萝卜、西蓝花等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有助于维持耳道黏膜健康。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6.04万次播放 2025-06-27
5.63万次播放 2025-06-27
5.94万次播放 2025-06-27
5.98万次播放 2025-06-27
6.38万次播放 2025-06-27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