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激素过高可能由遗传因素、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肥胖、卵巢疾病、药物因素引起。
部分人群存在雌激素代谢酶基因突变,导致雌激素分解速度减慢。家族中有乳腺癌或卵巢癌病史者风险更高。治疗需基因检测确认后,采用芳香化酶抑制剂如阿那曲唑、来曲唑,或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他莫昔芬。定期监测血清雌二醇水平。
长期接触双酚A、邻苯二甲酸盐等环境激素,干扰内分泌系统正常功能。常见于塑料制品、化妆品、杀虫剂暴露人群。建议更换玻璃餐具、选择无添加洗护用品,必要时进行重金属排毒治疗,如螯合剂EDTA静脉注射。
脂肪组织中芳香化酶将雄激素转化为雌激素,BMI超过28者风险增加3倍。需通过有氧运动每周150分钟快走或游泳和饮食调整增加十字花科蔬菜、亚麻籽控制体重,严重者可考虑奥利司他等减重药物。
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颗粒细胞瘤等疾病导致雌激素分泌异常。经阴道超声和AMH检测确诊后,PCOS患者可用二甲双胍调节,肿瘤需手术切除。功能性卵巢囊肿可自行观察3个月经周期。
长期使用含雌激素的避孕药、激素替代疗法或某些抗生素如红霉素影响肝脏代谢。需调整用药方案,改用孕激素制剂或非激素避孕方式铜环。中药调理可用柴胡疏肝散加减。
日常需限制豆制品、蜂王浆等高雌激素食物摄入,每周进行3次阻抗训练增强肌肉对激素的利用。女性建议选择无雌激素化妆品,男性患者需排查睾丸功能。40岁以上人群每半年检查乳腺和子宫内膜厚度,出现异常阴道出血或乳房肿块需立即就医。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恢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