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肿瘤扩散后的生存期与肿瘤类型、分期、治疗方案及个体差异有关,5年生存率约为15%-50%,关键因素包括病理分级、转移范围、全身治疗反应。
子宫内膜癌肉瘤恶性度高,5年生存率不足20%,而低级别子宫内膜样腺癌可达60%。未分化癌或浆液性癌预后更差。分子分型中POLE突变型预后最佳,p53突变型最差。靶向治疗如帕博利珠单抗对MSI-H型肿瘤效果显著。
单纯盆腔淋巴结转移经放化疗后生存期可达3年以上,但腹腔广泛转移中位生存期约12-18个月。骨转移通过双膦酸盐治疗可延长生存,脑转移需联合全脑放疗,生存期通常不足6个月。PET-CT评估代谢负荷对预后判断更准确。
手术减瘤联合TC方案化疗可使晚期患者中位生存达40个月。免疫治疗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如仑伐替尼,客观缓解率提升至35%-45%。质子治疗对局部复发灶控制率超70%,CAR-T细胞疗法正在临床试验阶段。
年龄<50岁且ECOG评分0-1分的患者生存优势明显。BRCA突变携带者对PARP抑制剂敏感。合并糖尿病或高血压需同步控制基础病,炎症指标NLR>3提示预后不良。心理干预可提升治疗耐受性。
每3个月复查HE4+CA125组合,CT检查间隔不超过6个月。癌痛采用三阶梯镇痛,爆发痛使用芬太尼透皮贴。营养支持推荐高蛋白饮食配合ω-3脂肪酸,恶病质患者需肠外营养。姑息治疗团队早期介入可提升生活质量。
日常摄入十字花科蔬菜和浆果类有助于调节雌激素代谢,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改善癌因性疲劳。疼痛评估采用数字评分法,便秘预防需规律使用乳果糖。家庭氧疗适用于肺转移患者,睡眠障碍可尝试认知行为疗法。保持会阴清洁预防尿路感染,血小板<50×10⁹/L时避免剧烈活动。基因检测指导后续治疗选择,参加临床研究可能获得新药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