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健康百科 > 养生保健 > 生活技巧 > 正文

怎样预防春节节后综合症

发布时间: 2024-03-02 13:55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春节放七天长假,过度吃喝玩乐,很容易造成节后综合症,怎样预防春节七天假节后综合症呢?总原则就是:管好嘴,勤动腿,吃动玩乐多点平衡。

戒烟限酒要严格

专家指出,春节长假最容易出问题的地方是烟、酒和饮食的不协调。春节的七天长假中大部分吸烟者在互相敬烟过程中,烟量大大超标,是平时的1—2倍。处方建议春节期间严格做到“不敬烟,不送烟”。要求吸烟者能在春节期间实施戒烟、控烟计划。

喝酒,也要严格限量,做到单位时间内喝得慢与少。专家指出,一个健康者在1个小时内喝完一瓶500毫升的啤酒是安全的;七天中,男士每天最高限量为不超过2瓶啤酒或2两白酒,女士减半;身体有病者特别是肝脏疾病的、未成年人则禁止饮酒。七天中最好有两天滴酒不沾。

有粗有细,有荤有素,不甜不咸,七八分饱

春节期间饭局多,专家建议在无法避免吃请情况下,力争做到四句话16个字:“有粗有细,有荤有素,不甜不咸,七八分饱”。若无禁忌,宴席中的每道菜都可少量品尝一下,总量不超过一只菜的量,但每餐要保证一定量的主食,避免大餐之后不吃饭。饭局后若有剩菜,宁可“打包”而不做怕浪费的“清道夫”。

吃请尽量安排在家里而不要在饭馆进行,因为饭店对热菜的加工往往有一道“过油”程序,这样烹调往往会增加菜肴中的油脂含量。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最新发布

春节后综合症不用愁,自我轻松调理方法
春节后综合症不用愁,自我轻松调理方法
春节长假过后,很多人的身体以及心理都会出现一些不适症状,比如头晕乏力、失眠、精神萎靡、心情低落等。那么,面对春节后综合症该怎么办呢?下面专家告诉您一些轻松调理的方法,让您不再忧愁。1.心理放松,轻松上班。长假之后,要将节日期间还没有处...[详细]
2023-11-15 05:11
春节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方法
春节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方法
春节期间,大家最忌讳的是生病。但是,由于春节期间大吃大喝的不良饮食习惯,往往容易诱发某些疾病,比如中老年人尤其要注意心脑血管疾病。所以,小编在此与大家分享春节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方法。心脑血管病的主要表现就是头昏、头痛、肢体瘫痪,还有突...[详细]
2023-12-21 16:14
春节喝什么饮料最好
春节喝什么饮料最好
春节期间适合饮用的健康饮料主要有温开水、花果茶、低糖酸奶、鲜榨果蔬汁、无糖豆浆等,既能满足节日需求又避免健康隐患。1、温开水:每日饮用1500-2000毫升温开水是最基础的养生选择。温水能促进新陈代谢,帮助消化年夜饭中的高脂食物,缓解...[详细]
2025-06-12 12:47
适合春节喝的饮料
适合春节喝的饮料
春节适合饮用的饮料主要有花果茶、低酒精饮品、热可可、鲜榨果汁和传统养生饮品。这些饮品既能烘托节日氛围,又兼顾健康需求。1、花果茶:复合型花果茶含玫瑰、菊花等原料,具有舒缓情绪的作用。搭配红枣或枸杞可增强温补效果,适合冬季饮用。建议选择...[详细]
2025-06-26 11:57
解决节后综合症的对策是什么
解决节后综合症的对策是什么
根据往年的情况来看,度假高峰期过后的一周内,不明原因的恶心、眩晕、肠道反应、焦虑、神经衰弱和过敏患者都有大幅度增加。普遍有人感觉厌倦,提不起精神,工作效率低下,这些都是节后综合症的典型表现。下面就介绍一下解决节后综合症的对策是什么?解...[详细]
2023-11-28 12:22
春节旅游别忘带这些出行必备药
春节旅游别忘带这些出行必备药
春节是难得和家人团聚的日子,也是和家人出游的好日子。但现在的火车、汽车基本上都是空调车,车里空气流动甚为不畅,长途旅行的人一疲劳,人体抵抗力就变差,容易患上晕车、感冒、腹泻、过敏四大“长途旅行病”,因此,出游的时候还是要注意健康,一些...[详细]
2023-11-16 07:52
春节男人要小心前列腺.
春节男人要小心前列腺.
离别严冬天气转热,但春季是多种疾病的高发季节。春季的天气情况反复无常,干燥和湿润交替,非常适合病菌的生存和繁殖。对广大男性而言,前列腺疾病的防治是春季值得关注的健康话题。中青年男性需重点关注作为男性的主要附属性腺,前列腺会在不同的时期...[详细]
2025-04-03 12:29
春节饮食习俗之吃汤圆
春节饮食习俗之吃汤圆
据传,汤圆起源于宋朝。当时各地兴起吃一种新奇食品,即用各种果饵做馅,外面用糯米粉搓成球,煮熟后,吃起来香甜可口,饶有风趣。因为这种糯米球煮在锅里又浮又沉,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子”,后来有的地区把“浮元子”改称元宵。大部分南方人家习惯在春...[详细]
2024-02-27 09:55
孕妇过春节吃喝玩乐的守则
孕妇过春节吃喝玩乐的守则
马上就是春节了,很多准妈妈都会迎来自己的马宝宝。为了欢度马年,春节期间会有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但是在参与过年娱乐节目的过程中,准妈妈一定要将自己与非怀孕时的状态区分开来。那么,准妈妈们怎样安度热闹的春节呢?专家提醒广大孕妇,要从四方面...[详细]
2023-11-14 09:31
春节应酬不伤肝的小妙招
春节应酬不伤肝的小妙招
每当临近年底,酒席、年会一波接一波,中国人宴席上酒是少不了的。喝酒多了伤肝,但是春节前的应酬又是必须的,那么怎样做才会喝酒护肝两不误呢?专家表示,喝酒过多、超量可引起脂肪肝。以前脂肪肝发病率很低的,现在海鲜、超量酒、地沟油等吃多了、喝...[详细]
2024-02-27 09:56
卫生巾过敏怎么办
卫生巾过敏怎么办
卫生巾过敏可通过更换低敏材质产品、局部冷敷、使用抗过敏药物、保持会阴干燥、避免抓挠等方式缓解。卫生巾过敏通常由材质刺激、化学添加剂、皮肤屏障受损、真菌感染、接触性皮炎等原因引起。1、更换低敏材质产品选择无荧光剂、无香精的纯棉表层卫生巾...[详细]
2025-07-28 08:47
月经前腹痛的原因
月经前腹痛的原因
月经前腹痛可能与激素水平波动、前列腺素分泌增加、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子宫肌瘤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下腹坠胀、隐痛或痉挛性疼痛,部分可能伴随腰酸、乳房胀痛等症状。1、激素水平波动月经前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下降,导致子宫内膜血管收缩,引...[详细]
2025-07-28 08:09
子宫排毒最强食物
子宫排毒最强食物
子宫排毒通常是指通过饮食调理促进子宫代谢废物排出,适量食用黑木耳、西蓝花、红枣、柠檬、燕麦等食物有助于辅助子宫健康维护。这些食物主要通过补充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发挥作用,但需注意食物无法替代医疗手段。一、黑木耳黑木耳富含...[详细]
2025-07-28 07:31
生理期吃什么最好
生理期吃什么最好
生理期期间可以适量吃富含铁元素、优质蛋白和维生素的食物,主要有动物肝脏、红肉、深色蔬菜、坚果和全谷物。这些食物有助于缓解疲劳、补充流失的营养素并维持激素平衡。1、动物肝脏动物肝脏含有丰富的血红素铁,吸收率较高,能有效预防生理期缺铁性贫...[详细]
2025-07-28 06:53
经期不能喝牛奶吗
经期不能喝牛奶吗
经期一般可以喝牛奶,但乳糖不耐受或痛经严重时需谨慎。牛奶富含钙和蛋白质,有助于缓解经期不适,但部分女性可能出现腹胀或加重痛经的情况。经期饮用温热的牛奶有助于舒缓子宫收缩引起的疼痛,其钙含量可帮助稳定神经肌肉功能,减少经期烦躁情绪。全脂...[详细]
2025-07-28 06:15
生理期敢喝奶茶吗
生理期敢喝奶茶吗
生理期可以适量喝温热的奶茶,但需避免冰饮或过量摄入咖啡因。奶茶中的糖分和热量可能暂时缓解经期不适,但部分成分可能加重腹胀或影响铁吸收。奶茶在经期饮用时,温度是关键。温热奶茶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子宫收缩带来的疼痛感。红糖姜茶类奶茶对...[详细]
2025-07-28 05:37
失眠会导致便秘吗
失眠会导致便秘吗
失眠可能会导致便秘,长期睡眠不足可能影响胃肠功能,但并非所有情况都会直接引发便秘。失眠与便秘的关联主要与自主神经紊乱、激素分泌异常、饮食作息改变等因素有关。部分人群在失眠后可能出现胃肠蠕动减缓、消化液分泌减少等情况,进而诱发便秘概率。...[详细]
2025-07-28 05:00
失眠最怕三种食物
失眠最怕三种食物
失眠患者应避免摄入咖啡、酒精和高糖食物。咖啡因会刺激中枢神经,酒精干扰睡眠周期,高糖食物导致血糖波动影响入睡。长期失眠可能与神经功能紊乱或激素失调有关,建议调整饮食结构并结合放松训练改善睡眠质量。1、咖啡咖啡中的咖啡因具有强烈兴奋作用...[详细]
2025-07-27 17:00
补气食物最好最快
补气食物最好最快
补气效果较好较快的食物主要有山药、红枣、牛肉、桂圆、黄芪等。一、山药山药含有丰富的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质,有助于脾胃消化吸收功能。中医认为山药性平味甘,归脾肺肾经,具有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的功效。新鲜山药可蒸煮食用,干品可煲...[详细]
2025-07-27 16:22
痛经需要怎么调理
痛经需要怎么调理
痛经可通过热敷、饮食调节、适度运动、药物缓解、中医调理等方式改善。痛经通常由前列腺素分泌过多、子宫收缩异常、受寒、精神压力、器质性疾病等因素引起。1、热敷下腹部热敷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子宫肌肉痉挛。使用热水袋或暖宝宝时温度不宜过高...[详细]
2025-07-27 1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