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痛经可能由原发性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盆腔炎症性疾病、子宫肌瘤等原因引起。
1、原发性痛经:
原发性痛经是月经期前列腺素分泌增多导致的生理性疼痛,多见于青春期女性。前列腺素刺激子宫平滑肌强烈收缩,造成子宫缺血缺氧引发下腹坠痛,疼痛通常从月经来潮前1-2天开始持续2-3天。这类痛经可通过热敷、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解。
2、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子宫内膜组织异位生长在盆腔其他部位引起的病理性痛经。异位内膜随月经周期出血刺激周围组织,导致进行性加重的痛经,常伴有性交痛和不孕。腹腔镜检查是确诊金标准,治疗需使用孕激素类药物或手术治疗。
3、子宫腺肌病:
子宫腺肌病是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层引起的疾病,多见于经产妇。子宫均匀增大变硬导致月经量增多和严重痛经,疼痛呈痉挛性且逐年加重。磁共振检查可明确诊断,轻症可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重症需行子宫切除术。
4、盆腔炎症:
慢性盆腔炎引起的痛经多表现为持续性下腹隐痛,月经期加重。炎症导致盆腔粘连和充血,可能伴有异常阴道分泌物和发热。需进行妇科检查和白带常规确诊,抗生素治疗需足疗程,严重盆腔粘连需手术松解。
5、子宫肌瘤:
黏膜下子宫肌瘤突出宫腔时可能引起痛经,表现为经期下腹坠胀伴月经量增多。肌瘤压迫导致宫腔变形和子宫收缩异常,超声检查可明确诊断。症状轻微者可用米非司酮等药物控制,肌瘤较大或引起贫血时需行肌瘤切除术。
痛经患者日常应注意经期保暖,避免剧烈运动和生冷饮食。适量饮用姜茶、热牛奶等温热饮品有助于缓解症状,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可改善盆腔血液循环。建议记录月经周期和疼痛特点,若痛经进行性加重或伴随异常出血应及时就医排查器质性疾病。瑜伽、腹部按摩等非药物方法对轻中度痛经也有一定缓解作用。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