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做肠镜检查
肠镜检查通常在出现消化道症状、高危因素或筛查需求时进行,主要适用于反复腹痛腹泻、便血黑便、排便习惯改变、炎症性肠病监测、结直肠癌筛查等情况。
1、反复腹痛腹泻:
持续超过4周的慢性腹痛或腹泻需考虑肠镜检查。这类症状可能由肠易激综合征、慢性肠炎等良性疾病引起,也可能是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等炎症性肠病的表现。伴随体重下降、夜间腹痛醒等症状时更需警惕,医生会根据粪便钙卫蛋白等实验室指标综合判断。
2、便血黑便:
排除痔疮出血后,任何鲜红血便或柏油样黑便都需肠镜评估。鲜红色血便可能提示直肠息肉、肿瘤或憩室出血,黑便常反映上消化道出血经肠道氧化所致。40岁以上首次出现便血者应优先排查肿瘤,血红蛋白低于90g/L的贫血患者需紧急检查。
3、排便习惯改变:
近期出现的便秘腹泻交替、粪便变细等改变持续2个月以上需警惕。左半结肠肿瘤常表现为进行性便秘,直肠癌多伴里急后重感。50岁以上人群若新发排便习惯改变且伴随体重减轻5%以上,应在一周内完成肠镜检查。
4、炎症性肠病监测:
确诊克罗恩病或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需定期监测。广泛性结肠炎患者发病8年后应每年检查,左半结肠炎患者发病15年后开始监测。内镜下见铺路石样改变、纵行溃疡等特征性表现时,需调整生物制剂等治疗方案。
5、结直肠癌筛查:
45岁起建议每10年常规筛查1次。有家族史者需提前至40岁或比最年轻患者早10年开始筛查。腺瘤性息肉切除后患者需根据病理分级,在1-3年内复查。林奇综合征等遗传性疾病携带者需每1-2年检查1次。
肠镜检查前3天需低渣饮食,避免籽类食物,检查当日按要求服用清肠剂。术后2小时内禁食,出现持续腹痛或便血需及时就医。普通人群可通过增加膳食纤维、规律运动降低肠道疾病风险,已有息肉者建议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筛查间期出现任何报警症状都应提前复查,不必机械等待既定周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