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支原体感染的主要途径
妇科支原体感染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母婴垂直传播、间接接触传播、医源性感染及免疫力低下等途径引起。
1、性接触传播:
性行为是支原体感染的主要传播方式,包括阴道性交、肛交和口交。支原体可存在于生殖道分泌物中,通过黏膜接触进入对方体内。无保护性行为、多性伴侣或性伴侣感染未治疗时风险显著增加。感染者可能无明显症状,但需双方同时治疗以避免反复传染。
2、母婴垂直传播:
妊娠期感染支原体的孕妇可能通过产道分娩传染给新生儿,导致新生儿结膜炎、肺炎等。宫内感染虽罕见,但可能引发早产或低出生体重。产前筛查和孕期规范治疗可降低传播风险。
3、间接接触传播:
共用浴巾、坐便器或泳池等可能通过分泌物间接传播,但概率较低。支原体在体外存活时间短,常规消毒即可灭活。保持个人用品专人专用、避免潮湿环境接触可减少风险。
4、医源性感染:
妇科检查、手术或导尿等操作中,器械消毒不彻底可能导致医源性感染。正规医疗机构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可有效预防。侵入性检查后出现异常分泌物或尿痛需及时就医。
3、免疫力低下:
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HIV感染或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患者更易感染。支原体属条件致病菌,当局部菌群失衡或黏膜屏障受损时可能致病。增强体质、控制慢性病有助于预防。
预防支原体感染需采取综合性措施:性生活中全程使用避孕套可降低80%以上传播风险;避免过度阴道冲洗以防破坏微环境平衡;选择棉质透气内裤并每日更换;定期妇科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无症状感染。感染后需遵医嘱完成全程药物治疗,治疗期间禁止性行为直至复查转阴。日常可适量补充含益生菌的酸奶维持菌群平衡,但需注意乳糖不耐受者选择无糖产品。适度运动如瑜伽、快走等能增强盆腔血液循环,提升局部免疫力。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