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癌怎么检查出来的
结肠癌主要通过结肠镜检查、粪便潜血试验、影像学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和病理活检五种方式确诊。
1、结肠镜检查:
结肠镜是诊断结肠癌的金标准,可直接观察肠黏膜病变并取组织活检。检查前需清洁肠道,医生通过内窥镜发现可疑肿块或溃疡时,会使用器械钳取少量组织送病理检查。该检查能发现早期癌变和癌前病变,如腺瘤性息肉。
2、粪便潜血试验:
通过检测粪便中肉眼不可见的血液判断消化道出血情况,分为化学法和免疫法。免疫法特异性更高,可筛查出约50%的结肠癌病例。阳性结果需进一步做结肠镜确认,但需注意痔疮、胃溃疡等疾病也可能导致假阳性。
3、影像学检查:
腹部CT或MRI可评估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及远处转移情况,CT结肠成像能三维重建肠道结构。超声内镜能清晰显示肠壁各层受侵程度,对术前分期有重要价值。PET-CT则用于检测全身代谢活跃的转移病灶。
4、肿瘤标志物检测:
CEA癌胚抗原是结肠癌最常用的血清标志物,约70%晚期患者指标升高。CA19-9对黏液腺癌有较高提示价值,但炎症性疾病也可能导致指标异常。标志物更多用于疗效监测和复发预警,不能单独作为诊断依据。
5、病理活检:
通过结肠镜或手术获取的组织样本,经病理科医生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明确是否为腺癌、鳞癌等类型。免疫组化检查可确定分子分型,基因检测能发现微卫星不稳定性等特征,为靶向治疗提供依据。
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1-2年做一次粪便潜血筛查,高危人群应提前至30岁并缩短间隔。日常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减少红肉和加工食品,保持规律运动有助于降低风险。出现排便习惯改变、便血、消瘦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避免因恐惧检查延误诊断。术后患者需按医嘱定期复查肿瘤标志物和影像学,监测复发迹象。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
热门问题
- 1 结肠癌术后复发症状有哪些
- 2 结肠癌手术多久能出院
- 3 结肠炎和结肠癌的鉴别
- 4 升结肠癌手术后治愈率
- 5 结肠癌为什么要造瘘
- 6 结肠癌肝转移介入治疗效果如何
- 7 结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如何治疗
- 8 结肠癌肺转移发展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