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早搏心电图特点
室性早搏的心电图特点主要表现为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QRS波群、无相关P波、代偿间歇完全等特征。典型表现包括QRS波群时限增宽、T波与主波方向相反、ST段压低或抬高。
1、QRS波群异常:
室性早搏最显著的特点是QRS波群形态异常,时限通常超过120毫秒,呈现宽大畸形。由于心室异位起搏点的激动传导不通过希氏束-浦肯野系统,导致心室肌细胞不同步除极,形成高振幅且形态怪异的QRS波。胸前导联常见单向或双向波,V1导联多呈右束支阻滞形态。
2、P波缺失:
室性早搏前无相关P波,这是与房性早搏鉴别的关键特征。窦房结发出的冲动尚未传导至心房时,心室异位起搏点提前激动,导致P波消失。部分病例在QRS波群后可见逆行P波,但PR间期小于120毫秒,表明为心室激动逆传至心房所致。
3、代偿间歇:
室性早搏后多伴随完全性代偿间歇,即早搏前后两个窦性P波的间距等于正常窦性周期的两倍。这是因为室性异位搏动较少逆传干扰窦房结节律,窦房结仍按原有频率发放冲动,但心室因处于不应期未能响应第一个窦性冲动。
4、ST-T改变:
室性早搏常伴有继发性ST-T改变,表现为ST段压低或抬高,T波方向与QRS主波方向相反。这种改变源于心室除极顺序异常导致的复极过程紊乱,属于电生理性改变而非心肌缺血表现。ST段形态多呈下斜型压低或弓背向上抬高。
5、联律间期固定:
单源性室性早搏具有固定的联律间期,即早搏QRS波与前一个窦性QRS波的间距基本一致,差异通常小于80毫秒。这表明早搏起源于同一异位兴奋灶。多源性室早则表现为联律间期不等、QRS形态各异,提示心室存在多个异常起搏点。
发现室性早搏心电图表现时应评估发作频率与基础心脏疾病,偶发早搏可通过改善生活方式调节,如限制咖啡因摄入、保证充足睡眠、练习腹式呼吸等。建议每日进行3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饮食注意补充镁、钾等矿物质,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频发早搏或伴随心悸晕厥需及时心内科就诊,完善动态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检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