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多岁例假血崩要警惕
50多岁女性出现月经量异常增多血崩需警惕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癌及凝血功能障碍等疾病。主要病因包括激素水平紊乱、器质性病变、血液系统异常等,可通过激素治疗、手术切除、抗凝治疗等方式干预。
1、激素紊乱:
围绝经期卵巢功能衰退导致雌激素波动,可能引发子宫内膜异常增厚或脱落不全。典型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伴大量出血,可能伴随潮热、失眠等更年期症状。需通过性激素六项检查确诊,可采用黄体酮、地屈孕酮等药物调节周期,严重出血时需使用氨甲环酸止血。
2、子宫肌瘤:
子宫肌层良性肿瘤可能压迫宫腔或增大内膜面积,临床表现为经期延长、血块增多,可能伴随下腹坠胀感。超声检查可明确肌瘤大小及位置,黏膜下肌瘤建议行宫腔镜切除术,肌壁间肌瘤可选择米非司酮等药物缩瘤或聚焦超声消融治疗。
3、内膜息肉:
子宫内膜局部过度增生形成赘生物,常见症状为经间期出血或经量骤增,可能伴有痛经。宫腔镜检查是诊断金标准,直径超过1厘米的息肉需行宫腔镜下电切术,术后需定期复查预防复发。
4、子宫内膜癌:
绝经前后是高发阶段,典型表现为阴道不规则出血或血性分泌物,可能合并消瘦、下腹痛。诊断需依赖诊刮病理检查,早期患者可行全子宫切除术,中晚期需配合放疗、化疗,常用药物包括紫杉醇联合卡铂方案。
5、凝血异常:
血小板减少症、血友病等血液病可能导致凝血功能障碍,表现为经血不止或皮下瘀斑。需完善凝血四项、血小板计数等检查,原发性疾病需补充凝血因子或输注血小板,继发性出血需治疗原发病如肝硬化等。
建议日常增加高铁食物如鸭血、菠菜摄入预防贫血,避免剧烈运动加重出血,保持外阴清洁减少感染风险。记录月经周期及出血量变化,定期妇科检查包括超声和宫颈癌筛查,突发大出血需立即平卧并急诊就医。围绝经期女性应控制体重、减少高脂饮食以降低内膜病变风险,适当补充维生素K增强凝血功能。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