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功能护理评估
脊髓损伤功能护理评估主要通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运动功能、感觉功能、膀胱功能及心理状态五个维度进行综合判断。
1、日常生活:
评估患者进食、穿衣、洗漱等基本生活自理能力,采用改良巴氏指数量表量化评分。脊髓损伤平面越高,日常生活依赖程度越显著,颈髓损伤患者常需辅助器具完成抓握动作,胸腰段损伤者通过康复训练可部分恢复转移能力。
2、运动功能:
采用ASIA运动评分检测关键肌群肌力,重点观察肢体主动活动范围和抗阻力能力。完全性损伤患者表现为损伤平面以下运动功能丧失,不完全损伤者可能保留部分随意运动,需定期监测肌力变化以调整康复方案。
3、感觉功能:
通过针刺觉和轻触觉测试评估感觉缺失平面,记录感觉保留区域。脊髓中央综合征患者可能出现上肢感觉障碍重于下肢的特点,圆锥马尾损伤则表现为鞍区感觉异常,准确绘图记录有助于判断损伤类型。
4、膀胱功能:
通过尿流动力学检查评估储尿和排尿功能,区分反射性膀胱、无张力性膀胱等类型。上运动神经元损伤患者多出现逼尿肌过度活动,需监测残余尿量预防泌尿系感染,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常需间歇导尿管理。
5、心理评估: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量表筛查情绪障碍,关注患者社会支持系统。急性期患者易出现创伤后应激反应,慢性期需重点评估病耻感和回归社会适应性,心理干预应贯穿康复全程。
脊髓损伤患者需建立包含康复医师、护士、治疗师的多学科护理团队,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饮食方面保证每日30千卡/公斤体重的热量摄入,增加膳食纤维预防便秘;每周3次水中运动训练可改善心肺功能,使用电动站立床逐步适应体位变化。家属需学习皮肤管理技术,每2小时协助翻身预防压疮,定期复查泌尿系统超声和骨密度检测。通过环境改造如安装扶手、坡道等提升家居安全性,配合职业训练促进社会再融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
热门问题
- 1 脊髓损伤理疗几次
- 2 脊髓损伤针灸穴位
- 3 颈脊髓损伤能恢复吗
- 4 脊髓损伤可以治好吗
- 5 腰椎管狭窄脊髓损伤怎么办
- 6 脊髓损伤的康复护理方法
- 7 脊髓损伤患者回家后如何后续康复
- 8 脊髓损伤最佳治疗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