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无痛分娩针的危害
无痛分娩针可能由麻醉药物过敏、低血压、产程延长、胎心异常、神经损伤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麻醉剂量、血压监测、胎心监护、体位调整、神经功能评估等方式干预。
1、药物过敏:
硬膜外麻醉使用的利多卡因、罗哌卡因等局麻药可能引发过敏反应,表现为皮肤瘙痒、呼吸困难或过敏性休克。术前需详细询问过敏史,备好肾上腺素等急救药物,出现过敏时立即停止给药并抗过敏治疗。
2、血压下降:
麻醉药物扩张血管可能导致收缩压降低30%以上,引发产妇头晕、恶心或胎盘供血不足。可能与椎管内交感神经阻滞有关,需提前建立静脉通路,通过快速补液或静脉注射麻黄碱维持血压,持续监测至分娩结束。
3、产程停滞:
镇痛可能减弱宫缩强度,第二产程平均延长15-30分钟。与体内催产素分泌受抑制有关,表现为宫缩间隔超过5分钟,可通过静脉滴注缩宫素加强宫缩,必要时结合人工破膜加速产程。
4、胎心异常:
产妇血压骤降可能导致胎儿心动过缓,胎心率持续<110次/分钟。需立即左侧卧位改善胎盘灌注,面罩给氧6-8L/min,若30分钟未改善需考虑紧急剖宫产。
5、神经损伤:
穿刺针误伤神经根发生率为0.02%-0.07%,表现为下肢麻木或肌力下降。可能与穿刺角度偏差有关,需通过肌电图定位损伤部位,多数病例经甲钴胺营养神经治疗3-6个月可恢复。
实施无痛分娩后建议保持半卧位促进药物扩散,每小时监测血压和胎心变化。产后24小时内观察下肢运动功能,出现异常及时进行MRI检查。哺乳期避免使用阿片类镇痛药,可选择布洛芬缓解腰痛。每日进行踝泵运动预防深静脉血栓,摄入高蛋白饮食促进神经修复,如鸡蛋、鱼肉等优质蛋白。产后42天需复查神经传导功能,持续存在感觉异常者需转诊至神经内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
热门问题
- 1 无痛分娩睡着了还能生吗
- 2 分娩开指会不会出血
- 3 非药物性分娩镇痛法有哪些
- 4 低置胎盘能不能自然分娩
- 5 面先露的分娩机制是什么
- 6 妊娠期高血压的分娩方式
- 7 剖宫产和自然分娩的利弊
- 8 瘢痕子宫能自然分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