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血糖控制范围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范围需根据个体情况调整,空腹血糖4.4-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0.0mmol/L、糖化血红蛋白<7.0%为一般目标。
1、空腹血糖:
空腹血糖反映基础胰岛素分泌功能,理想控制范围为4.4-7.0mmol/L。老年患者或合并心血管疾病者可适当放宽至5.0-8.3mmol/L。监测时间应选择晨起未进食状态,持续高于7.0mmol/L需调整降糖方案。
2、餐后血糖:
餐后2小时血糖反映糖负荷处理能力,控制目标通常<10.0mmol/L。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需更严格控制在<8.5mmol/L。动态血糖监测发现餐后峰值延迟者,可考虑α-糖苷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干预。
3、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反映近3个月平均血糖水平,主要控制目标为<7.0%。年轻患者无并发症时可控制在6.5%以下,使用胰岛素促泌剂如格列美脲者需警惕低血糖风险。每3-6个月检测一次。
4、夜间血糖:
夜间血糖波动应维持在4.4-7.8mmol/L,使用基础胰岛素如甘精胰岛素者需睡前加测。黎明现象患者可能出现晨间高血糖,可通过调整中效胰岛素注射时间控制。
5、特殊人群:
儿童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建议5.0-7.2mmol/L,合并肾病者糖化血红蛋白可放宽至7.0-8.0%。使用SGLT-2抑制剂如达格列净时需注意酮症风险,血糖不宜过低。
糖尿病患者需通过饮食控制、规律运动和药物干预实现血糖达标。建议每日主食选择糙米、燕麦等低GI食物,配合3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游泳。血糖仪监测应涵盖空腹、三餐后及睡前时段,记录数据供医生调整治疗方案。出现持续高血糖或反复低血糖需及时就医,长期未达标可能引发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等并发症。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
热门问题
- 1 1型糖尿病能预防吗
- 2 眼睛发出哪些信号说明糖尿病并发
- 3 妊娠期糖尿病筛查需要空腹吗
- 4 糖尿病为什么血糖会高
- 5 糖尿病屁多是什么原因
- 6 糖尿病患者注意事项有哪些
- 7 糖尿病病因和发病机制
- 8 糖尿病临床表现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