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小便失禁怎么办
糖尿病小便失禁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膀胱训练、药物治疗、神经调节、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通常由周围神经病变、膀胱肌功能异常、尿路感染、药物副作用、血糖控制不佳等因素引起。
1、血糖管理:
长期高血糖导致周围神经损伤是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主因。通过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如门冬胰岛素、甘精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如二甲双胍、西格列汀控制空腹血糖在4.4-7.0mmol/L,餐后血糖≤10.0mmol/L,可延缓神经病变进展。每日监测血糖4-7次,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
2、膀胱再训练:
制定定时排尿计划,从每1-2小时排尿逐渐延长至3-4小时,配合盆底肌锻炼凯格尔运动。使用排尿日记记录排尿时间及尿量,避免膀胱过度充盈。生物反馈治疗每周2-3次,持续6-8周可改善膀胱敏感度。
3、药物干预:
M受体阻滞剂如索利那新、托特罗定可缓解膀胱过度活动,α受体阻滞剂坦索罗辛改善排尿困难。合并尿路感染需用磷霉素、呋喃妥因等抗生素。注意药物可能加重口干、便秘等副作用,需在泌尿科医生指导下调整剂量。
4、神经调节治疗:
骶神经调节术通过植入脉冲发生器改善膀胱-括约肌协同障碍,适用于保守治疗无效者。经皮胫神经刺激每周治疗12次,每次30分钟,可减少急迫性尿失禁发作。针灸选取关元、中极等穴位,配合电针刺激改善局部神经传导。
5、手术修复:
膀胱扩大术适用于低顺应性膀胱患者,人工尿道括约肌植入术治疗重度压力性尿失禁。微创手术如尿道中段悬吊术TVT创伤较小,术后需持续导尿2-4周。手术前后需强化血糖控制,预防伤口感染。
每日饮水控制在1500-2000ml,分次摄入避免膀胱负担。增加膳食纤维预防便秘,限制咖啡因及酒精摄入。进行游泳、瑜伽等低冲击运动,避免腹压增高动作。使用吸水护垫或导尿器具时注意会阴清洁,定期检查尿常规及膀胱残余尿量。出现发热、血尿或排尿痛需立即就诊。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
热门问题
- 1 1型糖尿病能预防吗
- 2 眼睛发出哪些信号说明糖尿病并发
- 3 妊娠期糖尿病筛查需要空腹吗
- 4 糖尿病为什么血糖会高
- 5 糖尿病屁多是什么原因
- 6 糖尿病患者注意事项有哪些
- 7 糖尿病病因和发病机制
- 8 糖尿病临床表现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