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色拉菌毛囊炎是什么
马色拉菌毛囊炎是由马拉色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炎症性疾病,常见于皮脂分泌旺盛部位,表现为红色丘疹或脓疱。该病可能由高温潮湿环境、免疫力下降、皮肤屏障受损、油脂分泌过多、长期使用抗生素等因素引起,可通过抗真菌治疗、皮肤清洁护理、调整生活习惯、局部用药、口服药物等方式干预。
1、环境因素:
高温潮湿环境易导致马拉色菌过度繁殖。夏季或运动后未及时清洁皮肤时,汗液与皮脂混合形成菌群滋生温床。建议穿透气棉质衣物,保持居住环境通风干燥,出汗后及时沐浴。
2、免疫失衡:
糖尿病、HIV感染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可能削弱皮肤防御功能。马拉色菌趁机侵入毛囊引发炎症,常伴随瘙痒和脱屑。需控制基础疾病,必要时补充维生素B族增强免疫力。
3、皮肤损伤:
过度去角质或刮剃毛发可能破坏皮肤屏障。微小创口使马拉色菌易定植毛囊,形成红色炎性丘疹。避免使用刺激性清洁产品,损伤部位可涂抹莫匹罗星软膏预防继发感染。
4、皮脂过剩:
青春期或油性肤质者皮脂腺分泌旺盛。过量皮脂为马拉色菌提供生长养分,好发于胸背部和头皮。建议每周使用2-3次酮康唑洗剂,避免高糖高脂饮食。
5、菌群失调:
长期使用抗生素可能抑制皮肤正常菌群。马拉色菌失去竞争性抑制后异常增殖,典型表现为环形鳞屑斑块。需在医生指导下逐步停用广谱抗生素,必要时口服伊曲康唑。
日常护理需注意避免搔抓患处,沐浴水温控制在38℃以下,优先选择含茶树精油的沐浴露。饮食建议增加锌元素摄入,如牡蛎、南瓜子等,限制乳制品和油炸食品。运动后及时更换衣物,游泳池等公共场所需做好皮肤防护。若皮疹持续扩散或出现发热,需及时至皮肤科进行真菌镜检和伍德灯检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