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性毛囊炎怎么治疗
皮肤性毛囊炎可通过局部清洁、外用药物、口服药物、光疗、手术引流等方式治疗。皮肤性毛囊炎通常由细菌感染、真菌感染、毛囊堵塞、免疫力下降、皮肤创伤等原因引起。
1、局部清洁:
保持患处清洁是基础治疗措施。每日用温和抗菌洗剂如氯己定清洗皮肤,避免抓挠或挤压病灶。湿热敷可促进毛囊开口通畅,水温控制在40℃左右,每次10-15分钟,每日2-3次。穿透气棉质衣物减少摩擦刺激。
2、外用药物:
细菌性毛囊炎可涂抹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或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真菌性感染选用酮康唑乳膏或特比萘芬凝胶。合并炎症时短期使用氢化可的松等弱效激素,需严格遵医嘱控制使用周期,避免继发感染加重。
3、口服药物:
顽固病例需口服抗生素如头孢氨苄、多西环素或克拉霉素,疗程7-10天。真菌性毛囊炎口服伊曲康唑或特比萘芬。免疫缺陷患者可能需延长疗程,用药期间监测肝肾功能。瘙痒明显者可联用氯雷他定等抗组胺药。
4、光疗治疗:
反复发作的慢性毛囊炎可采用窄谱UVB光疗,每周2-3次,通过调节皮肤免疫反应抑制炎症。蓝光治疗对痤疮丙酸杆菌引起的毛囊炎有杀菌作用。治疗需在专业机构进行,避免紫外线过量暴露。
5、手术引流:
形成脓肿时需切开引流,局部麻醉后做十字切口排脓,术后每日换药至愈合。深部脓肿可能需放置引流条。瘢痕体质者术后可注射糖皮质激素预防增生性瘢痕。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后再行手术。
日常需避免使用油腻护肤品,选择无香料沐浴露。饮食减少高糖高脂摄入,补充维生素A/C增强皮肤屏障。运动后及时清洁汗液,游泳者使用含氯消毒剂沐浴。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需优先控制原发病。若红肿扩散伴发热或淋巴结肿大,应立即就医排除痈或蜂窝织炎。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