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患者术后常出现体温升高正常吗
骨折患者术后体温升高可能是正常生理反应,也可能与感染、血栓形成、药物反应或应激反应等因素有关。
1、术后吸收热:
骨折术后3天内出现38℃以下的低热多为吸收热,因组织损伤后坏死物质被吸收引发炎症反应。通常无需特殊处理,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适量增加饮水促进代谢即可自行消退。
2、感染性发热:
术后持续高热超过38.5℃需警惕感染,可能与切口感染、肺部感染或尿路感染有关。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是常见致病菌,表现为红肿热痛、脓性分泌物。需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检测,必要时使用头孢呋辛、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
3、深静脉血栓:
长期卧床导致下肢静脉血流缓慢,可能形成血栓引发体温升高。伴随患肢肿胀、压痛,D-二聚体检测和血管超声可确诊。预防措施包括早期踝泵运动、穿戴弹力袜,治疗需用低分子肝素或利伐沙班抗凝。
4、药物热反应:
部分患者对麻醉药物、抗生素或镇痛泵药物产生过敏反应,体温常骤升至39℃以上伴皮疹。需立即停用可疑药物,更换为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严重时静脉注射地塞米松。
5、应激性发热:
手术创伤激活交感神经系统,促使白细胞介素-6等致热原释放。表现为术后24小时内短暂体温波动,无其他感染征象。可通过物理降温、调节病房温湿度缓解,一般48小时后逐渐恢复正常。
术后应每日监测体温4次,持续发热超过3天或体温超过38.5℃需及时就医。恢复期建议高蛋白饮食如鱼肉、鸡蛋,配合维生素C促进伤口愈合。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渐进式康复训练,早期以被动关节活动为主,2周后逐步增加抗阻力练习。保持每日2000ml饮水量,注意观察尿液颜色及伤口渗液情况。睡眠时抬高患肢15-20cm,使用空气波压力泵预防血栓形成。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痂生长情况,术后6-8周可尝试部分负重行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
热门问题
- 1 胫腓骨骨干骨折的症状有什么
- 2 骨折一个月了为什么还肿
- 3 右眼眶上壁骨折怎么办
- 4 脚骨折打了钢针多久能下地
- 5 小孩腿骨折了吃什么
- 6 骨折处有针扎的感觉是怎么回事
- 7 脚内踝骨折严重吗
- 8 右桡骨小头骨折后疼痛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