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危险分级是什么
高血压危险分级依据血压水平、心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及临床并发症进行综合评估,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和极高危四个等级。
1、低危分级:
收缩压140-159mmHg或舒张压90-99mmHg,无其他危险因素或靶器官损害。此类患者10年内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风险低于15%,建议通过生活方式干预控制血压,如低盐饮食、规律运动、戒烟限酒。
2、中危分级:
血压处于1级或2级高血压140-179/90-109mmHg,合并1-2个危险因素但无靶器官损害。10年心血管风险为15%-20%,需在3-6个月内启动药物治疗,常用降压药包括氨氯地平、缬沙坦、氢氯噻嗪等。
3、高危分级:
3级高血压≥180/110mmHg或合并3个以上危险因素,伴有糖尿病或轻度靶器官损害如左室肥厚、微量白蛋白尿。10年风险达20%-30%,需立即联合用药控制血压,可能涉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与钙通道阻滞剂联用。
4、极高危分级:
存在临床并发症如心肌梗死、脑卒中、肾功能不全,或合并重度靶器官损害。10年心血管事件风险超过30%,需紧急强化治疗,必要时采用肾动脉消融术或颈动脉支架植入术等介入手段。
5、危险因素评估:
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年龄男性>55岁、女性>65岁、吸烟、血脂异常、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靶器官损害涉及心脏、肾脏、视网膜及血管系统;临床并发症涵盖冠心病、心力衰竭、主动脉夹层等。
高血压患者需定期监测血压并完善颈动脉超声、尿微量白蛋白等检查,每日钠摄入量应控制在5g以下,推荐DASH饮食模式,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合并糖尿病者需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所有患者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心血管风险评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