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鼻炎引起的支气管炎
过敏性鼻炎引起的支气管炎可通过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吸入、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免疫治疗、环境控制等方式治疗。过敏性鼻炎引起的支气管炎通常由过敏原暴露、鼻部炎症下行、气道高反应性、免疫功能异常、遗传易感性等原因引起。
1、抗组胺药物:
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第二代抗组胺药可阻断组胺受体,缓解鼻痒、喷嚏等鼻部症状,减少鼻腔分泌物倒流刺激下呼吸道。这类药物对轻中度过敏性鼻炎合并支气管炎患者效果显著,需连续使用2周以上。
2、糖皮质激素吸入:
布地奈德、氟替卡松等吸入型糖皮质激素能直接抑制气道炎症,降低支气管黏膜水肿。对于出现喘息、胸闷等支气管炎症状者,建议联合鼻用激素喷雾,每日规律使用可减少急性发作频率。
3、白三烯调节:
孟鲁司特钠通过拮抗白三烯受体,改善上下呼吸道同步炎症状态。该药物特别适用于伴有夜间咳嗽加重的患者,需长期服用以维持疗效,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头痛和胃肠道不适。
4、免疫治疗:
针对尘螨、花粉等明确过敏原可进行3-5年脱敏治疗,通过皮下注射或舌下含服逐渐提高耐受性。此方法能改变过敏进程,但需严格监测过敏反应,严重哮喘发作期禁用。
5、环境控制:
使用防螨床罩、空气净化器减少室内过敏原,保持湿度40%-50%避免黏膜干燥。合并支气管炎期间需避免冷空气刺激,外出佩戴口罩,定期清洗鼻腔减少病原体定植。
患者应建立过敏日记记录症状与诱因,每年春秋季过敏高发期提前2周预防性用药。日常增加维生素C、Omega-3脂肪酸摄入,进行游泳等增强膈肌力量的呼吸训练。当出现黄脓痰、发热等细菌感染征象时,需及时就医评估是否需抗生素治疗。合并中重度哮喘或反复肺炎者应进行肺功能检查和过敏原组分检测,排除其他慢性气道疾病可能。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