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背疼痛是怎么回事
后背疼痛可能由肌肉劳损、姿势不良、脊柱退行性变、内脏疾病反射痛、心理因素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物理治疗、药物缓解、病因治疗、心理干预、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改善。
1、肌肉劳损:
长时间保持固定姿势或过度使用背部肌肉可能导致乳酸堆积和肌纤维微损伤,常见于伏案工作或搬运重物后。建议每小时进行5分钟伸展运动,热敷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疼痛明显时可短期使用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等非甾体抗炎药。
2、脊柱问题:
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脊柱退行性疾病可能压迫神经根引发牵涉痛,通常伴随肢体麻木或活动受限。磁共振检查可明确诊断,轻症可通过牵引疗法缓解,重症需考虑椎间孔镜手术或椎体融合术等介入治疗。
3、内脏牵涉痛:
胆囊炎疼痛可放射至右肩背部,胰腺炎多表现为束带状剧痛,心绞痛常向左背部放射。这类疼痛多与体位无关且伴随原发病症状,需通过超声、心电图等检查确诊后针对病因治疗。
4、心理因素:
焦虑抑郁状态可能通过神经肌肉紧张诱发慢性背痛,疼痛特点为游走性且检查无器质性病变。认知行为疗法和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效果显著,必要时可联合舍曲林、度洛西汀等抗抑郁药物。
5、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性骨折常见于绝经后女性,表现为突发性剧痛伴活动障碍。骨密度检测可确诊,基础治疗需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严重骨折需行椎体成形术,阿仑膦酸钠、唑来膦酸等抗骨松药物可预防再骨折。
日常应注意保持正确坐姿,避免单侧背包或长时间低头,建议每周进行3次游泳、瑜伽等低冲击运动强化核心肌群。饮食需保证每日800mg钙摄入,多食用乳制品、深绿色蔬菜,疼痛持续超过两周或伴随发热、体重下降需及时就医排查肿瘤等严重疾病。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