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吃什么药
新生儿黄疸可通过光照疗法、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新生儿黄疸通常由生理性黄疸、母乳性黄疸、溶血性黄疸、感染性黄疸、胆道闭锁等原因引起。
1、生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现象,由于肝脏功能未完全发育,胆红素代谢能力不足导致。通常无需特殊药物治疗,通过增加喂养频率促进排便即可缓解。建议每日喂养8-12次,每次喂养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
2、母乳性黄疸:母乳性黄疸与母乳中的某些成分影响胆红素代谢有关。可暂停母乳喂养2-3天,改用配方奶粉喂养,同时监测胆红素水平。若胆红素水平下降,可恢复母乳喂养,通常无需药物治疗。
3、溶血性黄疸:溶血性黄疸多由母婴血型不合引起,导致红细胞破坏增多,胆红素生成增加。可使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阻断溶血过程,剂量为0.5-1g/kg。同时可口服苯巴比妥片,剂量为5mg/kg/天,分两次服用,促进胆红素代谢。
4、感染性黄疸:感染性黄疸由新生儿感染引起,如败血症、尿路感染等。需针对感染源使用抗生素治疗,如头孢曲松注射液,剂量为50mg/kg/天,分两次静脉注射。同时可口服茵栀黄颗粒,剂量为1g/次,每日3次,促进胆红素排泄。
5、胆道闭锁:胆道闭锁是新生儿胆道系统发育异常导致的黄疸,需尽早手术治疗。可进行Kasai手术,即肝门空肠吻合术,重建胆道引流。术后可口服熊去氧胆酸片,剂量为10mg/kg/天,分两次服用,促进胆汁排泄。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需注意保持环境温暖,避免受凉。喂养时注意观察新生儿的精神状态和皮肤颜色变化。定期监测胆红素水平,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适当增加户外活动,促进维生素D合成,增强免疫力。母乳喂养的母亲需注意饮食均衡,避免摄入过多高脂肪食物,以免影响母乳质量。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
热门问题
- 1 新生儿黄疸的前世今生
- 2 预防新生儿黄疸有什么方法
- 3 新生儿黄疸指数标准值
- 4 新生儿黄疸症状有哪些
- 5 新生儿黄疸的原因
- 6 新生儿黄疸如何处理
- 7 什么叫新生儿黄疸
- 8 新生儿黄疸晒太阳的注意事项有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