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踝脱臼骨折复位后肿痛怎么办
脚踝脱臼骨折复位后肿痛可通过冷敷消肿、药物镇痛、弹性绷带固定、关节活动训练、营养补充等方式缓解。复位后肿痛通常由软组织损伤、炎症反应、局部微循环障碍、关节液渗出、骨骼修复反应等原因引起。
1、冷敷消肿:
急性期48小时内使用冰袋间歇冷敷,每次15-20分钟间隔2小时,低温能收缩血管减少渗出。注意避免冻伤皮肤,冷敷时用毛巾包裹冰袋。慢性期72小时后可改用温热敷促进血液循环。
2、药物镇痛:
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肠溶片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缓解疼痛。严重疼痛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曲马多缓释片。同时可外用氟比洛芬凝胶贴膏局部镇痛,禁止擅自增加用药剂量。
3、弹性绷带固定:
采用八字包扎法使用弹性绷带加压包扎,压力均匀分布避免局部过紧。白天活动时佩戴提供支撑,夜间睡眠时解除避免影响血液循环。包扎时脚背与踝关节呈90度功能位,维持2-3周至肿胀消退。
4、关节活动训练:
复位稳定后开始踝泵运动,每小时完成20次背伸跖屈动作。2周后增加抗阻训练,用弹力带进行内翻外翻练习。训练强度以不诱发剧烈疼痛为度,每日3组每组15次,逐步恢复关节活动度。
5、营养补充:
增加蛋白质摄入每日1.2-1.5克/公斤体重,优选鱼肉、乳清蛋白等优质蛋白。补充维生素C促进胶原合成,每日摄入100毫克柑橘类水果。适量补充钙剂500毫克/日搭配维生素D3促进骨痂形成。
恢复期保持足部抬高减少静脉回流阻力,睡眠时垫高患肢15厘米。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以防加重炎症,禁烟酒以免影响骨骼愈合。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折对位情况,如出现皮肤发紫、剧烈疼痛或发热需立即就医。逐步开展水中行走等低冲击运动,六个月内避免剧烈跑跳动作。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
热门问题
- 1 怎么判断自己是否脱臼
- 2 幼儿肘关节脱臼怎么办
- 3 小孩胳膊脱臼两次了会不会有影响
- 4 下颌骨脱臼严重吗?
- 5 习惯性脱臼手术多少钱
- 6 习惯性脱臼的原因是什么?
- 7 膝盖脱臼,怎么办?
- 8 手臂脱臼接好后手臂没知觉了怎么